科举文继母养儿日常 第151节(1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若是家境本不好的,便可以收取旁人的费用,让他人把田地挂靠在自己名下。

  所以老话常说‘穷秀才,富举人’,光靠这一项制度,举人想不发财都难!

  这制度是前面几朝就延续到现在的,存了数百年都未变过,自然有其道理存在。

  首先是鞭策了读书人上进,虽然举人已经可以当候选官员了,但若只是家境普通的,无人际关系又无钱财疏通的,不知道哪年可以候补上去。

  而这个免除田赋的制度就直接多了,足以让一个家境贫寒的学子立刻摇身一变成为田家富翁。

  且他们都是奔着当举人去的,若是直接驳斥这个制度不好,则也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步。

  甚至考官们也都是这个制度的受利者,在他们面前把这制度贬的一文不值,能落着好?

  但乡试拿这个题目来问他们这些考举人的秀才,自然也有其深远用意在。

  一味只夸好,则显得没有主见,眼中只有即将到手的利益。

  所以得把话分两头,先肯定开国皇帝延续这一项法规的功绩,造福了许多寒门出身的学子。

  再分析其中不好的、适当需要改革的地方。

  这可难怪穆二胖了,他毕竟是几人之中,年纪最轻、阅历最浅的。这种需要联系实际民生情况来写的题,对他难度真的不小。

  想了许久,穆二胖突然想到了一件事。

  那还是早二他回乡考县试的时候,他大哥已经是连中四元、声名赫赫的解元了。

  那时候她姥跟她娘提了一桩事,恰好他听了一耳朵。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