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清如许 第9节(3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潦南使臣听他这语气无端升起一股不样预感,狐疑地将笔递上。

  祝知宜习字多年,早已是文房四宝纸墨笔砚个中行家,一眼瞧出这笔来路,道:“南使,这笔杆所用之红杉可是长于岸汀?”

  安使不知他葫芦里买什么药,只好如实答:“是。”

  “树龄十三载。”

  “……是。”

  “生于坡地,长于光照稀缺的山阴。”

  这下不仅安使惊异,文武百官亦吃惊,如何一眼就瞧出这许多窍门来。

  祝知宜开始一板一眼给人上课:“南使回去不妨告诉你们宫匠,杉木以五十年以上为贵,直纹为珍,外直中通,节疏质坚,这支红琥杉木背光而生,质疏而不密,浸水散墨。《工良制笔》中道,一支好笔讲究‘尖、’齐‘、“圆”“健”——”

  又开始了,梁徽眼底浮上了点极淡的笑意,他知道祝知宜并非故意卖弄叫人难堪,这人是干什么都较真,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

  祝知宜语气并不高傲,甚至是平和地、颇为诚恳地发问:“这便是你们要进献给沈君仪的贡礼?”

  “那依本宫看,你们潦南皇室诚意也不过如此。”他很实在地说。

  殿下使者面色一白,这下既得罪了大梁也得罪了沈家,他支支吾吾有口难言,侧眼看了下沈华衣求助,沈华衣倒是心理素质极住,坐得稳稳当当,低眉顺耳,事不关己。

  祝知宜态度宽和,语气体量:“不过本宫能理解,潦南地处贫海疆域,贫壤不沃,人稀力乏。”他每说一字,使臣脸便难看一分。

  “红琥杉需得沃土山地、每日精耕细作、悉心浇灌照养方才得长成参天高木,且工艺也需得经验之师呕心沥血精雕细刻方可磨制出上佳珍品。”

  潦南国小人少,底蕴不深,工艺不精,可以理解。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