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宫有福 第80节(6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八股文写得太平平无奇。”

  县试院试对八股文要求不高,只要四书五经功底扎实,试帖诗和杂文没问题,八股文上即使弱点也能过,但越往后,对八股文要求越高。

  现如今科举一途,考官对八股文的出题,已经不再仅限于四书五经上的内容。题目还是在从四书五经上截搭,但要求考生言之有物。

  这是在为之后的乡试、会试做准备的,因为再往后考,除了八股文外,还要多一门策论。

  策论就不仅仅是书上的内容,还需要考生对时政、吏治有一定了解,才能写出好的策论。

  这种在八股文基础上再增添策论一道,数年前卫傅和他的太傅,也是礼部尚书彭越议过。觉得靠八股文取士,考出来的进士都是读死书的,只知掉书袋,于朝廷朝政都无益。

  可八股文取士已流传几百年,想要动摇非一时半会能做到的。

  后来只能八股不废,在八股的基础上增添策论。

  同时要求主持乡试会试的考官们,出题要有立意,而不是像以前那样,随便从四书五经里截搭出一个题目,就算是出题了。考官在审考卷时,也要要求考生言之有物,而不能无病呻吟。

  而王多寿的问题就在于,他很聪明,可建京本就远离中原,学风不盛,当地也没什么有名气的书院。

  当地读书人少,自然少有士子们评论时政,而王多寿碍于是农家出身,见识有限,更没有机会接触时政、吏治方面的机会,以至于让他提笔写八股可以,但要写得言之有物却很难。

  说白了也就是出身限制了眼界,眼界限制了他继续往上攀升。这恰恰是农家子想要通过科举一途晋升最难的一关。

  第63章

  曾经卫傅以为朝廷开科取士,不拘一格,不分贵贱,便可广纳天下贤才。

  事实上科举虽给了底层出身的寒门子弟一个晋升之途,但由于寒门子弟先天条件较差,真正能读得起书读得好书的,还是那些家有恒产之人。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