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年代青云路 第347节(4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宋书记说干就干,独自在书房琢磨了半晚上,第二天上班就在例会上提了出来。

  大家对宋书记时不时冒出来的新想法早已习以为常,听他介绍完大致思路,没什么阻力就通过了。

  办个市场而已,对渔业公司来说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

  虽然夜市在海浦地区还是新鲜事物,但早市十分常见,聚拢人气的效果一流。

  与港商合资的港口酒店最多两年就可以接待游客,在酒店附近弄个码头夜市,也能让逗留的游客有个闲逛的去处。

  何况,乡下社员没什么夜生活,家庭条件好的人家能看看电视听听广播,条件一般的人家天黑就得钻被窝。

  所以,即便入秋以后游客数量减少了,这个夜市也能被夜生活匮乏的本地居民撑起来。

  市场的落实事宜交给了工会和妇联。

  一方面询问家属的摆摊意向,另一方面还要跟公社联系一条专用的马路。

  尽管地区还在如火如荼地争创卫生文明城市,但渔业公司及家属院所在的胜利公社,其实只是海滨大农村。

  除了码头客运站这样的交通枢纽管理得严格,其他地方基本没人管。

  公社领导对此乐见其成,在家属院和码头之间的位置,划拨了一条将近两公里的碎石子马路。并大方表示,这条路上没什么机动车经过,大家可以随便摆,地方不够用的话还可以再加。

  场地有了,摆摊家什都是现成的,所以没过一个礼拜,码头附近就有个新市场开张了。

  最初几天,来摆摊的人并不多,只有之前在码头摆过摊的家属积极响应了。

  包括项大嫂和苗玉兰。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