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分之一剧透 第78节(6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她倒是没看出来,温继善此人居然如此勤勉,连过年期间都这般勤于公务。

  温晏然打算走一条功在千秋,害在当代的道路,也是想借学校设置的事情,降低一下自己在士族那边的好感度,于是道:“让温祭酒先呈一份初稿上来,让朕看看他们做得如何。”

  温继善受命之后,拉着褚岁跟卢中茂一块,战战兢兢地写好了奏章,他们目前的打算是,将教材定为经典、律法、农书以及杂学四类。

  温晏然看过后,又召温继善入宫,让他把教材尽量往简单里改。

  温继善:“……”

  虽然并不是特别明白天子的打算,但上司似乎也瞧出了他的驽钝,将后续工作安排提点得十分到位——首先是将杂学改做理学,至于另外三门,首先那些经典著作不用本本都学,只要摘取一些微言大义的篇章进行教习就可以,至于律法,也尽量往简单里教,农书更要因地制宜。

  按照大周编纂图书的惯例,有才之士恨不能把所有知识统统汇总到一本书里,然而天子却是让他们削减再削减。

  卢中茂得知此事后,沉思了一段时间,随即道:“卢某大约明白了天子的打算。”

  第125章

  皇帝其实只做了两件事:调整科目名称,以及削减科目内容。卢中茂想,学科这种东西也是要靠卖相的,如果当真把水利建筑等学科归拢在一起叫做杂学的话,当先的一个“杂”字就会拦住许多有心研究之人的脚步,天子特地将杂学改为理学,初看似乎没有道理,但越是体会,越是觉得此名甚好,仅仅一个“理”字,便大有衡量天地的恢弘意蕴。

  ——要是知道卢中茂的想法,温晏然大约会声明,将杂学改成理学跟她的知识素养无关,纯粹是为了延续穿越前的命名习惯。

  除此之外,大幅度精简学习内容,也方便了普通人入门,如今只有士族才能做到以经学传家,其中常有敝帚自珍之辈,就算族内没有合适传人,也绝不肯将家传经典授予地位卑下之人。如今朝廷只对那些黔首进行粗浅的教育,并不影响这些大族在知识上的垄断力,推行起来的阻力自然也会小一点。

  温继善擦了擦额头上的汗:“陛下召某入宫时,特地嘱咐,乡学所用书籍总页数不可超过十张,最好两三张纸便能写完。”

  按他的想法,少到这种地步,已经不算精简,而是纯粹的简了,就算那些乡学生把纸上的字都背熟,那又能学出什么本事来?

  卢中茂却摇了摇头:“正要这样才好,二三张纸的内容,数量再多也有限,便是驽钝之辈,也能够记忆。”又提了一个乍看跟眼下之事无关的问题,“卢某时常在想,当日玄阳子此人,为何能轻易得到数十万信重。”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