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分之一剧透 第34节(3 / 7)
这两人的回复倒不是请皇帝自专,而是表示皇帝怎么吩咐,他们就往哪个方向去努力。
“……”
忠臣指望不上,奸臣也指望不上,温晏然醒悟,看来在正常情况下,这是一件不管是严惩还是从宽都很能说得过去的事件。
无法把工作甩给别人的温晏然,先确定了对温谨明的处置。
借鉴了下大周以前的叛乱贵族的处置,温晏然下旨废除泉陵侯这一脉的爵位,以庶人礼安葬,其后人亲眷流放边地——因为高疏很快就要出发去庆邑,正好顺道着把这些人带了过去。
至于崔氏等人,温晏然还未下明旨的时候,就接到了崔益面圣的请求。
既然天子一直没有处置对方,又特地把人从北苑带到了建平,池仪平常也格外关注一二,此时便特地过来回禀了此事:“褚馥一直不曾多言,崔益倒隐有归顺之态,陛下可要召他?”
——褚馥是那位褚姓幕僚的名字。
温晏然笑:“到底是崔氏的俊才,他既然想来,就宣他去天桴宫那边暂候。”
池仪跟张络对此自然没有异议,皇帝说去哪就去哪,毕竟在太启宫见戴罪之人,在手续上会比较麻烦,那把国师居处当自己的外殿用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至于温惊梅本人,现在应该也习惯了……
第52章
崔益接到内官的传旨,表示天子打算在天桴宫接见他。
临去之前,他特地去褚馥那边绕了一下,倒没跟对方说什么,只是默然一礼,随即转身离去。
天桴宫本是国师所居之地,不过按大周惯例,国师本人地位虽然崇高,但也缺乏实权,之前的天子只有在类似于祭祖之类的重要时刻才会过来此处,然而温晏然本人却常常出入其中,还大肆提拔天桴宫出身的人做朝官,难怪她的很多敌人都以为朝中实际做主的是那位国师温惊梅。
对此,温惊梅本人其实也有所察觉,只是他的权势不足以为自己做出可信澄清……
↑返回顶部↑
“……”
忠臣指望不上,奸臣也指望不上,温晏然醒悟,看来在正常情况下,这是一件不管是严惩还是从宽都很能说得过去的事件。
无法把工作甩给别人的温晏然,先确定了对温谨明的处置。
借鉴了下大周以前的叛乱贵族的处置,温晏然下旨废除泉陵侯这一脉的爵位,以庶人礼安葬,其后人亲眷流放边地——因为高疏很快就要出发去庆邑,正好顺道着把这些人带了过去。
至于崔氏等人,温晏然还未下明旨的时候,就接到了崔益面圣的请求。
既然天子一直没有处置对方,又特地把人从北苑带到了建平,池仪平常也格外关注一二,此时便特地过来回禀了此事:“褚馥一直不曾多言,崔益倒隐有归顺之态,陛下可要召他?”
——褚馥是那位褚姓幕僚的名字。
温晏然笑:“到底是崔氏的俊才,他既然想来,就宣他去天桴宫那边暂候。”
池仪跟张络对此自然没有异议,皇帝说去哪就去哪,毕竟在太启宫见戴罪之人,在手续上会比较麻烦,那把国师居处当自己的外殿用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至于温惊梅本人,现在应该也习惯了……
第52章
崔益接到内官的传旨,表示天子打算在天桴宫接见他。
临去之前,他特地去褚馥那边绕了一下,倒没跟对方说什么,只是默然一礼,随即转身离去。
天桴宫本是国师所居之地,不过按大周惯例,国师本人地位虽然崇高,但也缺乏实权,之前的天子只有在类似于祭祖之类的重要时刻才会过来此处,然而温晏然本人却常常出入其中,还大肆提拔天桴宫出身的人做朝官,难怪她的很多敌人都以为朝中实际做主的是那位国师温惊梅。
对此,温惊梅本人其实也有所察觉,只是他的权势不足以为自己做出可信澄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