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宸金章 第440节(6 / 7)
虽然,支撑着这位女仙修行的根基,是那亿万惨死人族手中的生灵气数,但这股气数供养女仙步入道境之后,这位女仙便可以说是入道了。
虽然这句话有些不恰当,可实质上,道境修士之所以被称之为道境修士,便是因为他们已经得道了。当然,这里的得道指代的乃是精气神三宝混同如一,承载道果,缔结本命道炁的境界。
但对于自身意志和心灵而言,并不能称之为得道。
毕竟,后天一切生灵的灵性,或者说心灵和意志,源自于太上道祖。
若是不能够完全摆脱太上道祖的力量影响,如何能够说明自身是得道了。
对于修行大罗九重天的修士而言,只要按照大罗天的气息,层层向上修行,迟早能够借助元始道祖的力量,抵消太上道祖的影响,最终跳出其权柄范围。简单来讲,对于大罗仙道的修士,突破只要不断提纯本命道炁就可以。
而太乙仙道九比较麻烦,其意志如何蜕变,也是修行的一大问题。
根据玉宸的推测,将自身道果和道理同心灵、意志相合,让本命道炁同灵性交感,一点点顶替太上道祖的影响,是一条可行的出路。
而这顶替的过程,也就是入道、悟道和得道。
其中入道,对于所有道境修士而言,都是已经完成的过程。
哪怕原本没有达到,精气神三宝混同,道果承载的过程,也能够让人的灵性遁入道境,而悟道就比较麻烦。
例如这位女仙的道路,是人道众生,演化的造化之道。
当她凝聚对应的本命道炁的时候,就已经入道了,灵性已经和对应的道果、道路相合。但她一日没有明悟自身道果之中蕴含的种种力量,清楚的知道自己欠缺什么,便一日称不上悟道。而等她能够,正视这些残缺,哪怕不去修补,将其视作是自身存在的一部分,便可以算作是得道了。
而这也正是玉宸先前所言“知不知上;不知知病。圣人不病,以其病病,是以不病。”
此言,源自于太上道祖留下的道德经文。
↑返回顶部↑
虽然这句话有些不恰当,可实质上,道境修士之所以被称之为道境修士,便是因为他们已经得道了。当然,这里的得道指代的乃是精气神三宝混同如一,承载道果,缔结本命道炁的境界。
但对于自身意志和心灵而言,并不能称之为得道。
毕竟,后天一切生灵的灵性,或者说心灵和意志,源自于太上道祖。
若是不能够完全摆脱太上道祖的力量影响,如何能够说明自身是得道了。
对于修行大罗九重天的修士而言,只要按照大罗天的气息,层层向上修行,迟早能够借助元始道祖的力量,抵消太上道祖的影响,最终跳出其权柄范围。简单来讲,对于大罗仙道的修士,突破只要不断提纯本命道炁就可以。
而太乙仙道九比较麻烦,其意志如何蜕变,也是修行的一大问题。
根据玉宸的推测,将自身道果和道理同心灵、意志相合,让本命道炁同灵性交感,一点点顶替太上道祖的影响,是一条可行的出路。
而这顶替的过程,也就是入道、悟道和得道。
其中入道,对于所有道境修士而言,都是已经完成的过程。
哪怕原本没有达到,精气神三宝混同,道果承载的过程,也能够让人的灵性遁入道境,而悟道就比较麻烦。
例如这位女仙的道路,是人道众生,演化的造化之道。
当她凝聚对应的本命道炁的时候,就已经入道了,灵性已经和对应的道果、道路相合。但她一日没有明悟自身道果之中蕴含的种种力量,清楚的知道自己欠缺什么,便一日称不上悟道。而等她能够,正视这些残缺,哪怕不去修补,将其视作是自身存在的一部分,便可以算作是得道了。
而这也正是玉宸先前所言“知不知上;不知知病。圣人不病,以其病病,是以不病。”
此言,源自于太上道祖留下的道德经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