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种田奋斗史 第76节(6 / 7)
因着小景中举,陈家村这一年多,比以往还好过,旁人听说是出了举人的陈家村,各个都露出敬佩的眼神,比从前说陈家村是府城的旁支更有震慑力,是以这会,陈家村的族人都为小景感到自豪。
“两位族叔还是很有心意的。”若是提前送礼,效果不如当日来得震撼,让李家知道自家有在京城当官的族人,李同知反应过来后就会更用心教导小景。
毕竟朝中有人,日后的路也要好走一些,是以小景日后不说比李同知好,但绝对比李同知的儿子,小景的大舅子强。
日后李同知致仕,他儿子便是考中举人,考上进士,李同知或许有个香火情,扶一下就没了,而小景不管如何,考上进士后,京城两人族人一定会鼎力相助,他们这一支本就式微,又与主支关系远了,也没听说有别的当官的,若是再不互相扶持,日后只会越来越差。
那么,李同知趁着这次教导小景,得个师徒情谊,两边又是姻亲,日后李家差了,小景也不会坐视不理。
当然,这是陈如松自己猜想,但他莫名有预感,儿子不会比李同知差。
“小景第二次参加会试,去早一些吧,也让两位族叔传授些经验,何况,与他们多相处一会,他们待小景也才能有些情谊。”这次送礼,来人不是陈德,只是普通的一个小管事,但自称是京城两位族叔送的礼。
他们也就改口叫族叔了,不管是陈德这个长随还是这次来的小管事,待自家的态度都是亲热的,说明京城那两位族叔是很有交好之意,那么小景早些去,跟两位族叔相处一番,于小景是有益的。
这个陈如松也是赞同的,“本就打算陪小景早些过去的。”
小景在自家二十一岁这一年成了亲,娶的是府城同知的小女儿李如娘,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虽然爹娘有想让他自己选的想法,但他觉得,爹娘比自己年长,看人比自己更准,并没有自作主张的想法。
婚后的日子起伏不大,他依旧是每日看书,不过多了一些时间与妻子相处。
多了个儿媳,杨稔每日多了个事,就是带儿媳熟悉家里的事务,从前她一直照顾着家里人的起居,虽然事不用她做,但她要安排,调度,吴叔吴婶听吩咐做事。
而这些,儿媳也要熟悉。
家里这些琐事,杨稔摸不清儿媳愿不愿意管,但带她熟悉总是没错的。
昏礼过后,家里的资产又添了不少,手握一大笔银子,夫妻俩打算给安排安排它们的去处。
↑返回顶部↑
“两位族叔还是很有心意的。”若是提前送礼,效果不如当日来得震撼,让李家知道自家有在京城当官的族人,李同知反应过来后就会更用心教导小景。
毕竟朝中有人,日后的路也要好走一些,是以小景日后不说比李同知好,但绝对比李同知的儿子,小景的大舅子强。
日后李同知致仕,他儿子便是考中举人,考上进士,李同知或许有个香火情,扶一下就没了,而小景不管如何,考上进士后,京城两人族人一定会鼎力相助,他们这一支本就式微,又与主支关系远了,也没听说有别的当官的,若是再不互相扶持,日后只会越来越差。
那么,李同知趁着这次教导小景,得个师徒情谊,两边又是姻亲,日后李家差了,小景也不会坐视不理。
当然,这是陈如松自己猜想,但他莫名有预感,儿子不会比李同知差。
“小景第二次参加会试,去早一些吧,也让两位族叔传授些经验,何况,与他们多相处一会,他们待小景也才能有些情谊。”这次送礼,来人不是陈德,只是普通的一个小管事,但自称是京城两位族叔送的礼。
他们也就改口叫族叔了,不管是陈德这个长随还是这次来的小管事,待自家的态度都是亲热的,说明京城那两位族叔是很有交好之意,那么小景早些去,跟两位族叔相处一番,于小景是有益的。
这个陈如松也是赞同的,“本就打算陪小景早些过去的。”
小景在自家二十一岁这一年成了亲,娶的是府城同知的小女儿李如娘,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虽然爹娘有想让他自己选的想法,但他觉得,爹娘比自己年长,看人比自己更准,并没有自作主张的想法。
婚后的日子起伏不大,他依旧是每日看书,不过多了一些时间与妻子相处。
多了个儿媳,杨稔每日多了个事,就是带儿媳熟悉家里的事务,从前她一直照顾着家里人的起居,虽然事不用她做,但她要安排,调度,吴叔吴婶听吩咐做事。
而这些,儿媳也要熟悉。
家里这些琐事,杨稔摸不清儿媳愿不愿意管,但带她熟悉总是没错的。
昏礼过后,家里的资产又添了不少,手握一大笔银子,夫妻俩打算给安排安排它们的去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