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种田奋斗史 第69节(2 / 7)
陈如松点头,架着驴车很快出门。
两个孩子在书房,知行在练字,康康也在写,不过比不上知行,写得歪歪扭扭的,这是没去私塾念书的原因吗?杨稔看着心里有些堵。
小景在一旁安静地看书,看到娘来了,他放下书,“娘,知行和康康都很听话。”
杨稔点头,“康康的字比不上两个哥哥,你们两个自己写得好,也要教教妹妹。”
小景听后立即点头,说道:“还有十来日我才入学,这些日子我来教妹妹识字吧,也教教弟弟。”
弟弟日后也得有出息,兄弟相互扶持才兴家,光他一个人还不够。
至于妹妹,原来小景是想着有他和弟弟这两个当哥哥的照料着,日后舒舒服服过一辈子,还没想到要教妹妹识字,同窗家里的姐姐或是妹妹,也大多是不用同窗操心的,他也就没想到。
妹妹还是要识字的,甚至有些文采更好,日后嫁个读书人,夫妻俩好相处,真是,他想远了,妹妹还小呢,未来的婚嫁也是说不准的,他好好给妹妹启蒙才是如今该做的。
有大儿子这个廪生来教女儿,杨稔自然是很乐意的,只是这样一来,小景会不会有些耽搁学业?
“小景空暇时教教就行,你马上要进府学,同窗都是优秀的,也得多看看书,否则只怕要落后。”
小景点头,“娘放心,我知道的,不会耽搁自己,只是抽空教教弟弟妹妹。”
杨稔相信儿子说的话,儿子念书,一直以来他们夫妻俩除了出钱送儿子去私塾、买些书籍或往年考卷、给他补补身子,别的都是靠儿子自己努力,寒窗苦读都是儿子自己在坚持,考取功名他只怕比自己更迫切。
“那好,你学累了就教教弟弟妹妹,权当歇息会。”
女儿不用参加科举,识字后学她喜欢的就行,也没必要跟儿子一样学,识字,读得懂书便好。
没过多久,陈如松就载着买的两个人回来,这两人比夫妻俩大上八岁,都是四十出头的年纪,不过因着过得差,瞧着就如同五十岁的人一般。
↑返回顶部↑
两个孩子在书房,知行在练字,康康也在写,不过比不上知行,写得歪歪扭扭的,这是没去私塾念书的原因吗?杨稔看着心里有些堵。
小景在一旁安静地看书,看到娘来了,他放下书,“娘,知行和康康都很听话。”
杨稔点头,“康康的字比不上两个哥哥,你们两个自己写得好,也要教教妹妹。”
小景听后立即点头,说道:“还有十来日我才入学,这些日子我来教妹妹识字吧,也教教弟弟。”
弟弟日后也得有出息,兄弟相互扶持才兴家,光他一个人还不够。
至于妹妹,原来小景是想着有他和弟弟这两个当哥哥的照料着,日后舒舒服服过一辈子,还没想到要教妹妹识字,同窗家里的姐姐或是妹妹,也大多是不用同窗操心的,他也就没想到。
妹妹还是要识字的,甚至有些文采更好,日后嫁个读书人,夫妻俩好相处,真是,他想远了,妹妹还小呢,未来的婚嫁也是说不准的,他好好给妹妹启蒙才是如今该做的。
有大儿子这个廪生来教女儿,杨稔自然是很乐意的,只是这样一来,小景会不会有些耽搁学业?
“小景空暇时教教就行,你马上要进府学,同窗都是优秀的,也得多看看书,否则只怕要落后。”
小景点头,“娘放心,我知道的,不会耽搁自己,只是抽空教教弟弟妹妹。”
杨稔相信儿子说的话,儿子念书,一直以来他们夫妻俩除了出钱送儿子去私塾、买些书籍或往年考卷、给他补补身子,别的都是靠儿子自己努力,寒窗苦读都是儿子自己在坚持,考取功名他只怕比自己更迫切。
“那好,你学累了就教教弟弟妹妹,权当歇息会。”
女儿不用参加科举,识字后学她喜欢的就行,也没必要跟儿子一样学,识字,读得懂书便好。
没过多久,陈如松就载着买的两个人回来,这两人比夫妻俩大上八岁,都是四十出头的年纪,不过因着过得差,瞧着就如同五十岁的人一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