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种田奋斗史 第65节(1 / 7)
第95章 买地
想找个看着还算正常的人帮忙却并不好找, 如今还算太平,家里勉强能过下去的都不会卖人,毕竟说着不好听, 偶尔有人被卖了, 只要还算齐整就会很快被买下。
至于什么犯罪被卖的官员的亲人也极少出现的他们这个县城,多是在府城省城才有,要么就是苦寒之地,有时一整月牙行都不会进人。
牛嫂子被看中当日就走了, 之后的日子, 杨稔暂且放下卖米糕这个活,先带着女儿, 接手家里的活计, 一家五口人,也是有些活计要干的。
原本以为很快就能挑到人, 没成想一直到腊月,这人选都没定下,不是夫妻俩太挑,而是好手好脚的,到牙行没几日就被卖了出去,前些日子好不容易挑了一个人,才干了十来日就被人买下了。
好在开春后, 夫妻俩找到一个合适的人选。
是个五十岁出头的老妇人, 姓胡, 夫妻俩称她为胡大娘,是家里走水了,一家人只她活了下来,夫家的族人觉得是灾星, 加之她是童养媳,没有娘家可靠,族老做主发卖了。
因为这个身世,不少人有些忌讳,年前年后都没被买下,夫妻俩觉得应该能待久一些,只是请来帮工,也不需忌讳这个,就定下了。
与胡大娘相处一段时日,能够放心后,杨稔才开始拾起卖米糕这个营生。
因着总是会有一些时日不去卖米糕,没有固定的摊位了,这次又换了一个新的摊位,不过杨稔尽量会选在与之前摊位相近的地方,有些客人已经认准了自家的米糕,她得让他们找得到。
也就是靠着一些熟客,米糕才能每日好卖。
因着暂时没有想到别的营生,杨稔对于米糕的制作是花了一番心思的,做出的米糕味道和外貌与铺子里的相比不差什么,甚至更美味,又卖的比铺子里实惠,精打细算的县城妇人,多会选择在她这买些回去给孩子们吃。
今年夏初,歇了两日从家里过来的杨二弟有一件喜事,在家里的这两日他买下了一块半亩大的地,因着不是极为肥沃的旱地,只要了二两三钱。
杨稔得知消息,很为二弟感到高兴,农户的根就是田地,没有自己的田地,一直当佃户是很不安全的,若是有个天灾,佃户首当其冲,不仅自家没有粮食,还得给地主地租,多少人家在天灾时家破人亡,就是因着这个。
“这下你也算心里有个底了,不管多少,总是有自己的地了。”杨稔笑吟吟道。
↑返回顶部↑
想找个看着还算正常的人帮忙却并不好找, 如今还算太平,家里勉强能过下去的都不会卖人,毕竟说着不好听, 偶尔有人被卖了, 只要还算齐整就会很快被买下。
至于什么犯罪被卖的官员的亲人也极少出现的他们这个县城,多是在府城省城才有,要么就是苦寒之地,有时一整月牙行都不会进人。
牛嫂子被看中当日就走了, 之后的日子, 杨稔暂且放下卖米糕这个活,先带着女儿, 接手家里的活计, 一家五口人,也是有些活计要干的。
原本以为很快就能挑到人, 没成想一直到腊月,这人选都没定下,不是夫妻俩太挑,而是好手好脚的,到牙行没几日就被卖了出去,前些日子好不容易挑了一个人,才干了十来日就被人买下了。
好在开春后, 夫妻俩找到一个合适的人选。
是个五十岁出头的老妇人, 姓胡, 夫妻俩称她为胡大娘,是家里走水了,一家人只她活了下来,夫家的族人觉得是灾星, 加之她是童养媳,没有娘家可靠,族老做主发卖了。
因为这个身世,不少人有些忌讳,年前年后都没被买下,夫妻俩觉得应该能待久一些,只是请来帮工,也不需忌讳这个,就定下了。
与胡大娘相处一段时日,能够放心后,杨稔才开始拾起卖米糕这个营生。
因着总是会有一些时日不去卖米糕,没有固定的摊位了,这次又换了一个新的摊位,不过杨稔尽量会选在与之前摊位相近的地方,有些客人已经认准了自家的米糕,她得让他们找得到。
也就是靠着一些熟客,米糕才能每日好卖。
因着暂时没有想到别的营生,杨稔对于米糕的制作是花了一番心思的,做出的米糕味道和外貌与铺子里的相比不差什么,甚至更美味,又卖的比铺子里实惠,精打细算的县城妇人,多会选择在她这买些回去给孩子们吃。
今年夏初,歇了两日从家里过来的杨二弟有一件喜事,在家里的这两日他买下了一块半亩大的地,因着不是极为肥沃的旱地,只要了二两三钱。
杨稔得知消息,很为二弟感到高兴,农户的根就是田地,没有自己的田地,一直当佃户是很不安全的,若是有个天灾,佃户首当其冲,不仅自家没有粮食,还得给地主地租,多少人家在天灾时家破人亡,就是因着这个。
“这下你也算心里有个底了,不管多少,总是有自己的地了。”杨稔笑吟吟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