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种田奋斗史 第34节(2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陈如松满足的笑笑,接着说道:“我听搭驴车的老人说,过些几日或许要下雨,是以这田地要快点烧,否则下了雨就不好烧了。”

  “真的要下雨?若是这样,下完雨咱们给田地种些什么吧,不能一直空着。”空着多浪费啊。

  “行,咱们先快点将田地烧一遍,其余的事晚些再细细商量,还不知道是不是真的下雨。”

  定下私塾的第二日,陈如松送儿子去私塾,就听到某个学生的父亲与人聊着另一家私塾也涨价了,但还是收的银钱,涨到五百文,比冯先生便宜了一半多,说要送去罗先生开的私塾。

  罗先生的束脩是比冯先生便宜许多,可也与县城较好的私塾是一样的束脩。

  若是没去县城打听,或许自家就立马将儿子送去了罗先生那。

  杨稔得知后也连连庆幸,“幸而咱们去县城打听了,否则日后知道县城还比镇上好,可得悔死。”

  “说明咱家运道好,小景日后定然会有出息。”陈如松认为,冯先生这次涨束脩,就是老天爷要让自家送儿子去县城,去更好的私塾念书,那么儿子日后指定有出息。

  讨论了一番镇上私塾,夫妻俩都放下这些事。

  接下来的几日,夫妻俩都在田地忙活,一连忙了七八日,才彻底完成,田地先烧一道,然后翻一遍再烧,是以花费的时日长。

  田地忙完,镇上私塾的冯先生也下了最后通牒,一定要在两日内给到答复,并且交上束脩,否则教完交过束脩的时日就不收了。

  第51章 买菜种

  既然拖不了了, 陈如松便直说家里付不起粮食,学完就不学了。

  冯先生的脸色不好看,回去后陈如松心里担心先生为难儿子, 杨稔得知后也跟着担忧, 主要是冯先生这坐地涨价的做法让夫妻俩对他的感官很差,于是下午陈如松早早的就过去接人。

  放学时,小景兴致不大高的出来。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