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种田奋斗史 第24节(5 / 7)
“如松,不如咱们把后院弄成鱼塘吧,前院全是鱼塘,架桥走总觉着不好。”杨稔试图劝道。
“后院?”
“是啊,前院全都是鱼塘的话,以后小景走步路我都是担心的。”儿子还小,万一没看到想去玩水可怎么是好。
“也是,之前只想着一大块鱼塘省事,那就在后院挖一个吧,前院这菜地就不动了,就还是这样,等后院挖好了分一些鱼过去。”涉及到儿子,陈如松很快被说服了。
“还有现在这鱼塘也得再围好一些。”杨稔继续建议。
“行。”
既然这样,前院除了加固加高围栏也就没事了,一家人来到后院。
后院比前院小不少,不过挖一个鱼塘是够的,比现在的鱼塘还只大不小呢,只是,“这样一来,前后都是水,怕是会有不少蚊虫啊。”陈如松担忧道。
“那夏日便多烧些艾草。”但杨稔也不由跟着感叹,“咱们这挣点银钱可真不是好挣的。”
听到这话,陈如松笑道:“这还是皇帝好,会心疼百姓,咱们这些农户才能挣到银钱,若是严苛一些,咱们只能靠着那几亩田地过活,说不得赋税还不知道高到哪去,田地都养不活自个。”
“那便祈求当朝的皇帝活得久一些。”杨稔诚心道。
“盼那个,还不如咱们趁着如今年景好,多储存粮食和银子,未雨绸缪,将来不管怎样,也能挨过去。”陈如松如是道,从他出生到现在都没有天灾,但他知道不会一直没有的,只有提前准备,将来才能存活下去。
还有皇帝,记得是在自己十岁那年登基的,然后发布了不少有利于他们农户的指令,也是这样,他爹才能在族里的帮助下,给家里添了几亩田地,如今已然过去十一年了,皇帝应当四五十岁了,再过些年,换个皇帝不知道会不会改,自家可得抓紧时机。
“是,还是得先做准备。”杨稔也很赞同。
分家已经一年半,家里的事情基本都摸顺了,这日子也就过得快。
↑返回顶部↑
“后院?”
“是啊,前院全都是鱼塘的话,以后小景走步路我都是担心的。”儿子还小,万一没看到想去玩水可怎么是好。
“也是,之前只想着一大块鱼塘省事,那就在后院挖一个吧,前院这菜地就不动了,就还是这样,等后院挖好了分一些鱼过去。”涉及到儿子,陈如松很快被说服了。
“还有现在这鱼塘也得再围好一些。”杨稔继续建议。
“行。”
既然这样,前院除了加固加高围栏也就没事了,一家人来到后院。
后院比前院小不少,不过挖一个鱼塘是够的,比现在的鱼塘还只大不小呢,只是,“这样一来,前后都是水,怕是会有不少蚊虫啊。”陈如松担忧道。
“那夏日便多烧些艾草。”但杨稔也不由跟着感叹,“咱们这挣点银钱可真不是好挣的。”
听到这话,陈如松笑道:“这还是皇帝好,会心疼百姓,咱们这些农户才能挣到银钱,若是严苛一些,咱们只能靠着那几亩田地过活,说不得赋税还不知道高到哪去,田地都养不活自个。”
“那便祈求当朝的皇帝活得久一些。”杨稔诚心道。
“盼那个,还不如咱们趁着如今年景好,多储存粮食和银子,未雨绸缪,将来不管怎样,也能挨过去。”陈如松如是道,从他出生到现在都没有天灾,但他知道不会一直没有的,只有提前准备,将来才能存活下去。
还有皇帝,记得是在自己十岁那年登基的,然后发布了不少有利于他们农户的指令,也是这样,他爹才能在族里的帮助下,给家里添了几亩田地,如今已然过去十一年了,皇帝应当四五十岁了,再过些年,换个皇帝不知道会不会改,自家可得抓紧时机。
“是,还是得先做准备。”杨稔也很赞同。
分家已经一年半,家里的事情基本都摸顺了,这日子也就过得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