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5章(1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他意识到,苏铭是想把所有的公司,全部整合成一个大型的‘桃源’集团。

  苏铭的确是这么想的,原先的计划,就是将来等到机会合适的时候,组建一个大型的综合性集团,然后打包整体上市。

  这么做的好处有两点,其一,综合性集团下属分公司多,体量就大。上市之后,每一份资产都会打着滚朝上翻;第二,综合性集团‘抗灾’能力强,任何一个产业出现危机,都不会导致全局崩盘,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多几条腿走路更加稳当。

  苏铭的想法没错,可听朴哲彬分析之后,恍然发现自己完全是吃了没文化的亏。

  所谓的‘没文化’,不是没念过书,而是不懂经济。

  和所有白手起家创业的人一样,苏铭之前的成功来源于个人的努力和天赋,但企业做大到一个阶段之后,这种草莽式的能力已经不足以应对发展需求了,需要更专业的知识进行武装。

  从经济学的角度而言,苏铭的想法,其实很幼稚。

  首先,集团资产越大,上市后市值越高,这点理论上来说是没错的,只不过有个前提:上市集团的业务,必须是同一个领域的。

  比如房地产上市公司,可以包括楼盘开发,房租租赁,cbd商圈,旅游文化圈建设等产业,这都是建立在房地产的基础上的,每多一项相关的产业,就为整个集团提供一份助力。

  相反,如果集团公司很多产业之间根本不是一个领域的,甚至是风马牛不相及的,那么反而会相互牵制。

  如果将众多不同领域的公司整合成一个超级大集团,就会成一锅大杂烩,面临许多尴尬。

  这个集团,到底是干什么的?它未来的发展方向在哪里?核心竞争力在哪里?哪个领域是重点,钱和资源怎么分配?

  这些问题不光会导致股民对集团感到迷惑,内部员工也会无所适从,甚至根本无法审批上市。

  有上市的医药公司、地产公司、科技公司……所谓的桃源集团算是什么呢?四不像。

  这样的想法完全是缺乏经济学知识,从普通老百姓的角度出发的观点。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