庶子功名路(科举) 第150节(1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但是如今各省都加了巡抚,也算加强了些兵力。”

  “这又如何,一任巡抚只在任三年,想要熟悉各省官员,也得半年时间。况且小城还是容易被攻占,这样单独管理,周围省城不配合,一旦粮草或人力跟不上,被打下来也很简单。要我说,就应该加强地方兵力,每年养兵练兵才是救国之法。”

  “这怎么能行?你忘记前朝是怎么灭的了?就是因为地方做大,威胁朝廷。”

  “灭什么?天下还是咱们皇家的天下。”

  杨雪松说道:“养兵练兵并不在一日之功,也得粮草供应得上。这样朝廷税收要么增加,要么就是上供少些,实在也难。”

  虽然是好解决的办法,就是抛开地方会有做大的嫌疑,养兵也不是一个节省的事情。

  这时候也会每年固定征兵,服役三年左右就能够回去,年龄段基本在是十五到五十五之间,每年都有一定数量的人参军。

  古代的粮食产量跟现代不同,需要一大部分人种植粮食,所以每年不可能征收特别多的军人,也不可能所有人到了年龄就马上去参军,所以会规定一个年龄范围,要是今年征兵少了,那就在这范围内,选取一些还没有参军的人去服役。

  但是这会儿如果要加强各地的征兵,那粮食的产量肯定会有所减少,如果还是同样的税收,劳动力就可能会跟不上。

  要是南北开战,粮食是肯定要储存够的,你要打仗,后勤总得跟上。否则这仗还没有打,士兵的肚子就填不饱,这还打个屁啊?直接投降就好了,肚子吃不饱,去了也是送的。

  这样说来,想要减少粮食产量,就可能有些痴人说梦,不多收取粮食都已经不错了,还减少。

  寻芳思考了一下,说道:“可以增加边境的兵力,另外南北各省调整税收,朝廷支援一些,估计不难。”

  这是一个比较靠谱的办法了,既然不能增强全国各省的兵力,那就增加一些重点会遭受人祸的地区兵力,这样就可以在关键时刻有效地防御敌人。

  其实一个省的人,很难说抗击南北他族的侵扰,加强兵力,不过是让他们能够在一段时间内守住城池,等待朝廷派兵支援罢了。

  寻芳的想法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认同,确实这是一个不错的办法。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