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制造1980 第201节(5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山田一郎的电报很简单,就几个字:“长城拿下铝合金发动机。”

  邮局就在隔壁,其实这会儿国际电话费用贵,大部分国外商家谈生意还是用电报的,所以业务员很熟练,很快就发出去了。

  等着发完了,一抬头,山田一郎居然就瞧见了熟人,托卡集团的詹姆,他显然也是来发电报的,如同吴德那样的人,压根不知道,长城拿出了铝合金发动机的意义。

  长城太快了!

  四年时间,从一无所有到安全技术无人出其左右,再到现在,连发动机技术也走在了世界前列。

  你不知道它的潜力在哪来,还会拿出什么,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它的出现将会让汽车行业格局发生变动。

  这根本就不是夏国的汽车格局的问题,是世界。

  这么强悍的长城,不会仅仅满足于夏国和中东,走向世界,同台竞争那是迟早的事情。

  而这么强悍的对手,早一秒准备,也比晚一秒准备要强。

  两个人心照不宣,相互看了一眼,谁也没说话,就擦肩而过了。山田一郎根本就没回展销会,而是直接回了他住的宾馆,他当时住的房间是拉了电话线的,他要等来自樱花国的电话。

  倒是展销会这边,薛静终于采访完毕,兴奋的不得了,一边收拾东西一边跟何熙说:“本来采访就很精彩了,没想到后面还遇上了这一幕,大家鼓掌的样子真是太让人感动了,我认为发出去,读者一定也会反响热烈的。你可要做好准备!”

  何熙要的就是这个效果,其实从82年拿到发动机出口合同开始,她手里有了资本,终于可以将脑子的东西都拿出来,而不是空有一脑袋知识,却无处着手。

  她那会儿在全国各地不停地找合适的大学设立实验室,开展各个项目的研发,不过技术这种事情,有了图纸和原理并不够,一方面是需要不停地实验,另一方面也是需要各种设备材料,第三方面还需要一些运气。

  好在何熙的运气一向不差,原先进口一些设备还没有门路,但现在,跟中东法希尔他们打好了关系,很多东西都可以神不知鬼不觉的运进来,倒是解了不少困境。

  等着去年的时候,其实有部分技术已经开始申报国际专利了,但是因为那会儿夏国的专利法正在讨论当中,何熙才没有吭声,一直等到月初,专利法出台,有了保障,她就都申报了。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