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零年代之悍夫 第267节(2 / 7)
成功交付第一批货,洛特方非常满意,投入市场的第十天就下了第二批订单,订单直接下给了沈卫民,合同的抬头依然是“沈家沟食品加工厂”的字样。沈卫民很无奈,但还是不得不打起精神操劳。
虽然在中间充当协调者的角色并不容易,但付出越多收获越多。在共同完成一笔订单的过程中,除了刚开始的斗智斗勇之外,后面大家逐渐拧成了一股绳,完成自己的任务量之后,还会关心其他工厂的完成度,虽然不情愿,但在紧要关头还是会伸出援助之手。
攻克对外订单,他们是一个共同体,共担责任,共接荣誉的那种。
其中,沈家沟食品加工厂也获益良多。没有外力冲击,它能按照自己的步骤,稳扎稳打,稳步前进,虽然看上去几年如一日,并没有太大变化,但是工厂工人数量,和机器的总台数无一不说明它在壮大。
春去春又来,转眼间到了一九七六年,这一年是种花家绝对不能忘记的一年,也是李家康开始独立执行任务第二年。
两年前,李家康和叶聪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国防大学少年班,一个专修经济学,一个专修哲学。他们是军人身份,一切服从上级命令,就是沈卫民也无法得知他们将来到底会做什么,应当承担什么样的责任,但有一点可以确定——从大二开学,李家康就开始执行秘密任务,一年到头都回不了家。
沈卫民念着他俩,却不能改变和影响孩子飞翔的轨迹,只能在背后默默支持。
又是一年年底,刚把省城各个工厂定的年货运送出去,沈卫民终于得了半天闲,直接开车载着爹娘和老婆孩子回沈家沟。
现在的沈家沟大变了模样,家家户户都是砖瓦房,村里的路和东头的吊桥都进行了重修,看上去很新。就是从村头到公社的那条山路都没有了曾经的险峻,靠崖的一边全都修上了栅栏,就是走夜路也不再担心。
大家都说沈家沟能有今天全靠池山生产队副业做得好,沈家沟食品加工厂如今在池县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沈家沟本村人也是这样认为的。
沈卫民把车停到东头停车厂,步行回家,一路上不断有人打招呼。
“厂长回来啦!”“小厂长这次又考了一百分?”
沈馒头,哦,不,现在应该叫沈彦军了,一路带着笑,见着谁都笑着打招呼。
“儿子,爸怎么记着你这次没考一百分。”没人的地方,沈卫民开始拆儿子台。
↑返回顶部↑
虽然在中间充当协调者的角色并不容易,但付出越多收获越多。在共同完成一笔订单的过程中,除了刚开始的斗智斗勇之外,后面大家逐渐拧成了一股绳,完成自己的任务量之后,还会关心其他工厂的完成度,虽然不情愿,但在紧要关头还是会伸出援助之手。
攻克对外订单,他们是一个共同体,共担责任,共接荣誉的那种。
其中,沈家沟食品加工厂也获益良多。没有外力冲击,它能按照自己的步骤,稳扎稳打,稳步前进,虽然看上去几年如一日,并没有太大变化,但是工厂工人数量,和机器的总台数无一不说明它在壮大。
春去春又来,转眼间到了一九七六年,这一年是种花家绝对不能忘记的一年,也是李家康开始独立执行任务第二年。
两年前,李家康和叶聪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国防大学少年班,一个专修经济学,一个专修哲学。他们是军人身份,一切服从上级命令,就是沈卫民也无法得知他们将来到底会做什么,应当承担什么样的责任,但有一点可以确定——从大二开学,李家康就开始执行秘密任务,一年到头都回不了家。
沈卫民念着他俩,却不能改变和影响孩子飞翔的轨迹,只能在背后默默支持。
又是一年年底,刚把省城各个工厂定的年货运送出去,沈卫民终于得了半天闲,直接开车载着爹娘和老婆孩子回沈家沟。
现在的沈家沟大变了模样,家家户户都是砖瓦房,村里的路和东头的吊桥都进行了重修,看上去很新。就是从村头到公社的那条山路都没有了曾经的险峻,靠崖的一边全都修上了栅栏,就是走夜路也不再担心。
大家都说沈家沟能有今天全靠池山生产队副业做得好,沈家沟食品加工厂如今在池县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沈家沟本村人也是这样认为的。
沈卫民把车停到东头停车厂,步行回家,一路上不断有人打招呼。
“厂长回来啦!”“小厂长这次又考了一百分?”
沈馒头,哦,不,现在应该叫沈彦军了,一路带着笑,见着谁都笑着打招呼。
“儿子,爸怎么记着你这次没考一百分。”没人的地方,沈卫民开始拆儿子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