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之发家致富养崽崽 第50节(3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周建设当了几十年的农民了,那片黄土地就是他最大的依靠,他当然也知道城里面的生活肯定要比他们在土里刨食、靠天吃饭的农村过得好多了,可是大家都跑到城里面去了,谁来种地?粮食大于天咯。

  这次让二儿子跟三儿子一家进城也是经过周建设考量的,二儿子德瑜自从把腿给医好了就跟普通人一样了,甚至精气神还要比之前好得多了,小女儿开的厂子需要人力搬运当然是得让力气大的儿子去帮忙,三儿子德纵是个实诚孩子,一直没喊苦喊累,心甘情愿地干活,二十好几都快三十的人才娶上媳妇,结婚几个月正好是蜜里调油的时间段。

  要是三儿媳妇去城里面帮小女儿看孩子了,小女儿家在城里也就两间房,哪里能给三儿媳妇腾出来呢?更别说大家都是年轻人,避嫌还是要有的。虽然小女儿提出来可以住她厂子里面的职工宿舍,但是晚上等到小女儿跟女婿回家了都得11.12点了,三儿媳妇又是个年轻女人,摸黑走夜路总归是不安全的,要是三儿子也去帮忙,跟三儿媳妇住在一起,小夫妻还不用分离,这不是挺好的。

  当然周建设还是怕没进城的大儿子德信跟小儿子德皓心里面有疙瘩,还特意解释了,他们五兄妹都是好孩子,但是再好的孩子、再深厚的感情也经不起真正利益的推敲,一次两次大家还能忍住,但是多了难免人心会变,毕竟刀子割在自己身上才痛,所以为了让整个家都维持和谐,周建设每次做出什么大决定都要跟在这次受了委屈的儿子们好好的劝慰一番,手心手背都是肉,他们也不是那种偏心的父母。

  好在德信跟德皓都是明白人,也知道父母家庭的苦处,而且家里面只要有一个人过好了,肯定也不会忘记另外的人,就连嫁出去的小妹都一心为自家人着想,一根绳子拧足了劲才能往一处使,到时候家里面肯定是越过越好的。

  既然决定好了要让二哥跟三哥三嫂都进城在厂子里面当个临时工,下午的时候就去找干部看能不能开介绍信,毕竟真到了城里还是有人会专门检查的,到时候被打成盲流了就得不偿失了。

  不过这件事情虽然还有点波折,但最终还是圆满解决了,周锦锦给村支书塞了一罐还没有开封的麦乳精,有着白花花胡子的村支书跟周锦锦拉扯了蛮久还是收下了,毕竟在农村里面不像是城里面还要发各种各样的票据,麦乳精可是个精贵的物件,再说了周家人也算是土生土长的,村支书也算是看着周建设长大的,当初孤零零的一个奶娃娃还是吃百家饭长大的,好不容易孩子们都拉扯成人了又遭受了无妄之灾。

  这会嫁出去的小女儿还挺会来事,再加上又不是跑到城里面不回来了,能在城里多挣点钱也好娶媳妇,听说老二跟老四媳妇现在还没有着落呢,所以介绍信还是非常痛快的开了。

  有了介绍信什么事都好办了,而且择日不如撞日,今天周锦锦跟林鸿慕肯定也是不能进行留宿的,明天两人还要上班三个崽崽还要上学呢,就带着二哥三哥三嫂一起回城里面去了。

  一路上陈云美还是有点拘谨,不过靠在丈夫身边还是甜丝丝的,而且对未来没有了太大的担忧,只要两个人在,她就不怕,她现在还是无比庆幸自己提出来要照顾小姑子的三个娃娃,陈云美就是新村当地土生土长的姑娘,排行老二,家里面孩子多,她有五个兄弟姊妹,孩子一多,陈云美又是一个安静的性子,出不了彩,爹不疼娘不爱的,这门婚事可以是她21年里做过的最大胆的决定。

  家里面穷得叮当响,女儿长大了连陪嫁棉絮都出不起,再说了新村附近哪有什么殷实人家,与其收那么一点点的彩礼钱就把个劳动力送到别人家去,还不如就待在自家,再说了女儿又不像是儿子那么能吃,饿不死就行,经历过饥荒的老一辈人反正都是饿惯了的,孩子也跟着饿肚子也不是什么稀罕事。

  所以只上了几个月夜校,勉强能够写自己的名字的陈云美就被当成了老姑娘待在家里面干活,跟她一起长大的小姊妹大多都是16.7就嫁人了,孩子都有了好几个。

  现在好了,他们夫妻两个都能够进城,这还是陈云美头一次进城呢,也不知道县城是个啥样,照顾孩子她是照顾习惯了的,三个弟弟妹妹都是陈云美一手带大的,结婚之后丈夫也没少说有关自己小妹的事情,再说了每次这个小姑子寄信来的时候,家里面几乎所有人都兴奋得很,小姑子在县城里面已经站稳了脚跟,还开办了一家日渐红火的食品厂,陈云美有时候觉得这简直就像是在做梦一样人飘在空中。

  是人都会有着私心,丈夫是个老实肯干的,好事一直轮不到他,每次家里面兄弟什么的出点事,哪一次德纵没有出钱出力?这种好事就算是排轮次也该轮到他们这一房了,也幸亏公爹婆婆都是敞亮人,还是记得德纵的。

  陈云美就想把他们小家的日子越过越好,她可不想自己的孩子还要跟着爹妈继续当个苦哈哈的农民,虽然说都没有分家但是没点钱揣在兜兜里面还是真的难受。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