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公主病入膏肓后 第129节(5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唔,我想着阁老今日嘴也很甜。”

  “还有呢?”

  “本宫今日亦甚喜阁老。”

  *

  出了正月,梅长生正式入阁处政务,渐渐便忙起来。

  二月春蒐,三月春闱,皆由阁相梅长生为皇帝主持。

  宣长赐少年立志文治天下,是实干派的君主,而梅长生师从帝师,才识通瞻,操履坚贞,君臣可谓如鱼得水。

  有朝以来最年轻的阁老如日中天,一时间风头无二,树大招了风,亦难免受到质疑。就说他主考过春闱后,择门生二十余人,除于各县任职,御史谏议大夫高蓿便上书御前,道梅阁老提拔之人多是相识亲故,恐有私心。

  皇帝见到了奏书,在朝堂上例行问询梅长生,可有此事?

  身著一品紫绫具服腰跨躞蹀的梅长生,执白玉笏出列道:“回禀陛下,吏部任命庶官,需通内阁两省批议。臣以为委任官吏必先识其才行,臣不敢擅专懈怠,对之考察问谈,这也许便是高大人口中的‘相识’,青眼勉励,便成了高大人口中的‘亲故’。倘若臣每日坐于高阁,足不出槛,只管等着批示下头整理送上的折章,想必便不会受谤了。”

  此番言论一出,皇帝深以为然。谏议大夫的老脸则被呛得红一阵白一阵,无言以对。

  下朝后有朝友劝高蓿:“梅阁老清慎如玉,能力出众,口锋亦不输御史台,别见他年轻,那是个四角齐全的。您老有什么想不开,非和他较劲去?”

  这话传到大长公主耳朵里,宣明珠将那“清慎如玉”的评价念叨了几遍,付之一笑。

  其人如玉嘛,却是不假,但要分时候。他在人前的那份矜贵冷持,入晚到她这里,便只剩下恶劣了。

  御史台只顾盯着这位阁老大人的公事看,怎不见他在宅邸后头新括了一个后花园呢?梅宅与公主府同属一坊,本离得不甚远,园子落成后,紧挨梅园的巷口悄无声息开了家古书局,平时无甚客人问津,也便无人知晓,从书局里间的密道正可通向公主府的后园。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