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代梨园小花旦 第53节(5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聂丹慈遗憾道:“那时候,照相机并不罕见,就是留声机、摄影机太少,几乎没有留下师父的声音和影像。”

  叶龄仙却如获至宝,“聂师傅,这些足够了!”

  她拿起档案袋,刚走到门口,程殊墨就从外面进来,“怎么了?”

  原来,他也一直在陪着自己熬夜。

  “殊墨哥,我有一个主意。”叶龄仙语气激动,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程殊墨怔住:“你想给秦奶奶申请民间艺术家的荣誉称号?”

  叶龄仙点头:“前天婆婆不是说,上级正在调查一批老同志的历史情况,打算给他们平反吗?我想着,以后老艺术家们,肯定也会得到尊重的。不如我们直接找县里负责文化宣传的领导,看看能不能给秦奶奶申请一个民间老艺人的称号。这样,就算秦奶奶不能入祖坟,也会有名有姓的,让更多人记住她。”

  一个人不在了,但是能留下姓名,让人记住她的贡献,总归是好的。不管能不能成功,她都要试一试。

  “我明白了。仙儿,这事交给我来申请。”程殊墨接过资料。

  过去几年,唱戏的老艺人还是“坏分子”、“下九流”,但是今年八月,上面已经正式宣布,大运动结束了。很多政策虽然没有明说,但是大的方针路线已经改变,文艺复兴,百花齐放也是早晚的事。

  程殊墨先把电话打到了母亲严菊那里,严菊也是老一辈,见多识广,自然也听过栖凤班的名头。

  栖凤班的老师傅曾经拒绝给日本人唱戏,解散后还免费路演,给穷人唱戏。这样的骨气,当然值得称扬。她立即给当地打电话,请负责文化宣传的同志核实这件事。

  严菊强调着:“殊墨,我只能请相关同志先去老树湾看看。至于这位秦老太太,是否符合民间艺术家的标准,还是要根据当地的调查结果来判断,不是咱们某个人说了算的。”

  “妈,我知道,谢谢您。”程殊墨放下电话。

  有了京市的关注,县里办事自然高效,当天晚上,就有一个姓赵的特派员,风尘仆仆,赶到了老树湾。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