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代梨园小花旦 第44节(3 / 7)
叶龄仙本以为,老人排斥新兴事物,会拒绝她。没想到,秦奶奶居然从柜子里找出了一把二胡,自顾自己地拉了起来。
叶龄仙后知后觉,这就是愿意录音的意思了。
叶龄仙急忙换上空白带,按下录音键。
秦婵君奶奶演唱的曲目是《目莲记》。
《目莲记》说的是孝子目莲,看到已逝的母亲在地狱挨饿、受苦,于是历经辛苦,在佛祖点拨下,消除生母业障,救赎母亲的故事。1
而这个典故也是《地藏经》盂兰盆节的由来。
《目莲记》特殊性在于,这部戏最早记录于宋代《东京梦华录》,可以说是传统戏曲的鼻祖。后来流传的版本很多,但因为题材问题,渐渐销声匿迹,叶龄仙也只听教戏先生说过大概。2
秦奶奶今天唱的,是最经典的那段《轮回》。
她唱这段戏时,声音格外哀婉、悲凉。叶龄仙不禁猜测,秦奶奶是在唱给她已逝的母亲听吗?
都知道秦奶奶是思母才回老树湾的,而现在,秦奶奶的老母亲长眠在东山脚下,而她秦婵君的姓名,甚至不能写进族谱里。
这段戏虽然只有一把二胡伴奏,但是编曲简单,戏词也简单,很有大道至简的意味。
当年,秦婵君是靠天嗓在栖凤班立足的,无论腔调还是台风都很正,一点也不输磁带里的音效。
叶龄仙静静听着,大气都不敢出,生怕把杂音录进去。
她听得意犹未尽,甚至想听老人多听几段,但是秦奶奶唱完这一曲,就到此为止,再也不肯唱了。
这一刻,叶龄仙更加体会到科技发明的好处。天涯难觅是知音,但有了科技,更多的声音、影像得以留存,自然不愁找不到知音。
↑返回顶部↑
叶龄仙后知后觉,这就是愿意录音的意思了。
叶龄仙急忙换上空白带,按下录音键。
秦婵君奶奶演唱的曲目是《目莲记》。
《目莲记》说的是孝子目莲,看到已逝的母亲在地狱挨饿、受苦,于是历经辛苦,在佛祖点拨下,消除生母业障,救赎母亲的故事。1
而这个典故也是《地藏经》盂兰盆节的由来。
《目莲记》特殊性在于,这部戏最早记录于宋代《东京梦华录》,可以说是传统戏曲的鼻祖。后来流传的版本很多,但因为题材问题,渐渐销声匿迹,叶龄仙也只听教戏先生说过大概。2
秦奶奶今天唱的,是最经典的那段《轮回》。
她唱这段戏时,声音格外哀婉、悲凉。叶龄仙不禁猜测,秦奶奶是在唱给她已逝的母亲听吗?
都知道秦奶奶是思母才回老树湾的,而现在,秦奶奶的老母亲长眠在东山脚下,而她秦婵君的姓名,甚至不能写进族谱里。
这段戏虽然只有一把二胡伴奏,但是编曲简单,戏词也简单,很有大道至简的意味。
当年,秦婵君是靠天嗓在栖凤班立足的,无论腔调还是台风都很正,一点也不输磁带里的音效。
叶龄仙静静听着,大气都不敢出,生怕把杂音录进去。
她听得意犹未尽,甚至想听老人多听几段,但是秦奶奶唱完这一曲,就到此为止,再也不肯唱了。
这一刻,叶龄仙更加体会到科技发明的好处。天涯难觅是知音,但有了科技,更多的声音、影像得以留存,自然不愁找不到知音。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