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代梨园小花旦 第5节(5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看戏要紧,叶龄仙急忙追上同伴。

  龙虎班的戏台,就搭在镇公社的人民剧场里。

  一路上,男女老少,推车的,扛板凳的,挑扁担的……个个脚下生风,往人民剧场狂奔。生怕去晚了,抢不到好位置。

  没想到,一个小小的乡镇公社,竟然会有这么多的戏迷。

  叶龄仙拦住一位大姐,一边跟着她跑,一边向她请教,当地的戏曲渊源。

  原来,公社的前身是红丰镇,红丰镇最出名的,莫过于雄狮戏院。

  清朝末年,红丰镇出了两位戏曲名家,一个唱武生,一个唱花旦。

  两位大师前半生,跟着江湖班四处献艺,唱/红了大江南北。所到之处,万人空巷。

  民国时期,日寇入侵,他们拒绝给日本人唱戏,不惜断发明志,隐姓埋名,回到红丰镇老家。

  他们后半生,专心收徒,有教无类,只为传承地方戏,也教出了不少高徒。

  时间久了,红丰镇就有了“十人九戏”的名号。说是十个人里面,至少九个人会唱戏。

  教戏之余,两位大师用半生积蓄,创立了雄狮戏院,免费为百姓演出。只为唤醒同胞的爱国意识,共同抗击外敌侵略。

  可惜后来,因为唱法、腔调的问题,两位大师渐渐产生分歧,最终分道扬镳。他们门下的弟子,也分成东、西两派,各自发展,井水不犯河水。

  新华国成立后,红丰镇改名为红丰公社,雄狮戏院也改名为人民剧场。当地老百姓听戏、爱戏的热情,却保留下来,丝毫不减当年。

  尤其今天妇女节,登台的是著名“红脸王”关长生。不止红丰公社,就连县城也有不少戏迷,慕名远道而来。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