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农科院和爷爷一起穿了 第46节(2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崔静海信中说的隐晦,可崔玉烟却看懂了,四郎成了嫡子,受这件事影响最大其实是他和玉烛,以前父亲只有他和玉烛两个儿子,哪怕他们生母出身不好,那也是对外面而言,原本若无意外以后父亲的资源和财产都是他们兄弟的。

  可如今很多事都不一样了,他固然明白父亲和伯父这么做的原因,然而他生母却不能接受。玉烛来信也提过姨娘近来常跟他哭诉,担忧他们兄弟二人的以后,弄得玉烛烦不胜烦。

  父亲到底是挂碍他们兄弟的情面,对姨娘总要给几分颜面,可再这样下去,万一有踏错的时候总是不美,把四郎送回来也是成全他们三兄弟的情谊。

  事关他生母,崔玉烟的确有些不好意思开口,子不言母过,想来过段日子伯父和时知大概也就清楚缘由了。

  崔静海要送小儿子回来,这对时知来说其实有点麻烦,对方是个小孩子,饮食起居她能照顾,但她不适合教养这个孩子,名分上这是亲堂叔,俩人见面时知必须行礼问安的。

  崔教授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恨不得三百六十天待在地里伺候庄稼,指望他更不可能,然而崔四郎是崔氏第二继承人你又不能看着他长歪了。

  崔教授听到时知的纠结却让她宽心:“三老爷是个周全人,他大概是遇到为难的事了,放心孩子送回来咱们只要保证安全和大方向不错就行,其余的他大概会安排好。”

  越州

  崔静海的确是左右为难,玉烟是他的长子,当初为了让崔灿没有威胁,他故意压着他的名分,后来为了时知他还是压着他。

  生下四郎是为了有个威胁性小的替补,却又何尝不是因为把玉烟和玉烛压得太狠,他在给家主府找另外的退路。

  但名分已定,时知以后不出意外顺利继承家主之位,四郎就会顺理成章继承他的大部分遗产,这对于家族传承无可厚非,可做为父亲他有些愧对两个大儿子,尤其是这两个大儿子一个比一个体谅他的难处,他就更愧疚了。

  玉烟来信安慰他姨娘,说崔氏子弟不缺前程,他和玉烛年长四郎那么多,受父母教导更深才是占便宜的那个,四郎长大也不过是多得些钱财,一家子骨肉不必算那么清。

  崔静海左思右想还是决定把小儿子先送回清河比较保险,他大概还要在越州待几年,小儿子提前回清河跟阿蓁多接触,这样有利于他们培养感情,他和兄长年纪大了,还不知道能活几年,四郎跟着阿蓁长大对他更好,对没有兄弟扶持的阿蓁也更好,希望他们以后互相成为彼此的臂膀吧。

  王氏听了丈夫的决定并没有反对,他们夫妻几十年,她早就习惯他事事只考虑家族了,亲儿子都能牺牲,何况是她这个养母的心情呢?

  她只是平静问道:“何时启程?妾身这就给四郎准备行礼。”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