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明朝开猫咖 第198节(1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他们一边听着张楷的介绍,一边跟着张楷进了城。

  城中比码头上还要热闹几分。

  独轮车里满载着各类的鲜鱼小虾,又有长长的野生海带一路走一路滴水。

  “让两位见笑了。”张楷道,“这道门出去就是码头,平日里多是鱼贩往来。两位若是想看海外的新鲜玩意,得穿过这一条街。”

  这街道两边大多都是鱼铺,其次便是米铺。在密集的鱼铺子里,顾长安还看到了一间紧闭大门的铺子。

  “那间是……?”

  “是盐课司的司关。”张楷介绍道,“我们福州多产海盐。此处离海边的盐场进,盐课司就在此处设置了司关,方便海盐的进出与分配。”

  “分配?”顾长安想了想,还是没想起杭州府的百姓们是怎么吃盐的,“你们吃盐很困难?”

  张楷笑道:“顾郎君有所不知,大明缺盐。哪里吃盐都很困难。”

  顾长安闻言就止了步子,他左右看了看,便说:“此处既然离盐场不远,我们就往盐场去一去如何?说不定……我能改进你们的制盐之法。”

  第183章 后日谈(八)、白七爷,我们走啦!

  盐场近海。一靠近, 便有热腾腾的气息扑面而来。

  “我们的盘锅做得很大,每口都有一百四十余斤,一家盐户每晚可以煎两锅左右。每锅大抵只有三十斤。”张楷一边走, 一边给顾长安细细地介绍, “用大盘哪怕盐户日夜不息,一日也就仅有两百斤, 小盘就更少了, 得折半来算。”

  海边负责煎盐的盐户都是苦劳力,子子孙孙都靠着那一口盐锅过活,可自己煎烧出来的盐,却未必有自己的份。

  “天气好时,月余下来,也能有十几万斤的盐。若天气不好, 遇上风暴, 一月许是只能有个几万斤。这些数量看着虽多, 却要供往全国,很不够用。”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