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这时候他再朝一旁的林之华微微躬身,意即“我要马上开始演讲,你可以下台了”。

  林之华礼貌地朝台下鞠躬,走进后台。

  夏小荔彻底舒出一口气。

  乔聿今天的演讲选择了他最擅长的领域,不讲情怀不讲理想,单纯以技术服人。

  最好的技术,是他安身立命的本事,今天这一场演讲,他更在现有最前沿的桥梁建造技术上,探讨了未来发展的无限可能。

  新材料的研发、人工智能的引入、极限跨度的突破……台下的专家聚精会神,学生们甚至开始做起了笔记,这可是难得一见的大师课。

  夏小荔听不懂关于技术层面的讲解和探讨,但是他喜欢这种在严谨之中蕴含不断变革和无限可能的行业特性,这是个无比接地气的专业,却又在脚踩大地的同时,不忘仰望星空。

  他觉得听乔聿讲这些“枯燥”的技术理论,比刚才听林之华讲东方美学还要激动,一张张的投影图片划过,一个个看不懂的数值和专业名词,夏小荔觉得乔聿的每一个手势,都给他掀开未来世界的一点边角。

  只要跟乔聿在一起,跟现场这些志同道合的同伴们在一起,夏小荔对自己的未来非常非常期待。

  待乔聿演讲结束,这场双校联合的学术交流演讲论坛就全部结束了,全场报以热烈的掌声,电视台的主持人上台,今天最后一天,大方给了学生们一个小时的,和所有专家互动交流的时间。

  因为乔聿最后一部分的演讲,学生们还沉浸在专业学术氛围里,提出来的问题也都是专业问题,格外有分量,连这场师生之间的互动都是论坛开讲以来最好的,惹得哥大的教授学者们纷纷赞叹虹大学生的专业思辨度。

  最后在周以深简短的致辞和所有专家的集体大合影中,这次学术交流论坛彻底落下帷幕。

  但整个双校联合学术活动还没结束,夏小荔老早就看过行程,知道接下来还有为期五天的各地走访调研,以及最后乔聿和林之华要参加《天工开物》的节目录制。

  这部分对双方成员来说都是放松休闲式的行程,客从远方来,自然要看看国内在建工领域的代表之作,前面的展览和学术演讲都是理论,每个设计师都更喜欢亲眼看到建造出来的实物。

  这天演讲论坛结束后晚上有庆功宴,省厅来了等级很高的官员,乔聿自然要留在宴会现场,夏小荔只能自己回去。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