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年代筒子楼日常 第126节(2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不仅仅是添加了木薯粉和明矾,还有的作坊更是故意不把粉条晒干,一捆粉条的最里面都是湿的。

  记者义愤填膺的在报道中写道:“为了使粉条能够称起来更重,也为了缩短晾晒时间,让粉条尽早走上货架,粉条都是仅仅晾晒上冻了一天,如果消费者没有及时发现里面的问题,那这样的粉条就会霉变,万一吃下去,就会危害人体健康。这样的举措,实在是无视了大众的健康,也葬送了自己的诚信……”

  一石激起千层浪,瞬间,食品安全成了所有人关注的焦点。

  改革开放已经好几年了,这些年随着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饭桌越来越丰富,也滋生了一些为钱不择手段的事。大多数的人还是城市的职工,听闻这样的事情,除了警惕之外,更是对刘家村和黄家村的粉条深恶痛绝。

  没几天,钱晴就听说了,说是刘家村和黄家村的村干部都被带走调查了。

  但即便如此,也没有挽回两个村子的声誉。

  去年年后还有一个进货的高峰期,一般会有不少小贩趁着年后来进一批粉条,留着慢慢卖。

  今年两个村子为了卖多一点钱,过年期间都在干活赶工。谁知道被人捅了出来,存货一大批都压在了家里。

  没几天,钱晴接到了钱雨的电话。

  “你说黄老四夫妻两个跑了?”

  钱雨电话里的声音都透着无奈:“是,说是刘家村的人扛了锄头镰刀的,去黄家村要说法,非说是黄老四两口子坏心眼,说好的木薯粉和明矾都没问题,怎么被人一验就验出来了。”

  “黄家村的也找黄老四事,让他两口子赔钱。”

  “结果人就跑了,两边找不到人,就把黄家的院子,连带老宅房子都扒了,值钱东西都分走了。”

  钱晴也是开了眼界:“黄家不早分家了?那院子房子都连着的吧,这一扒,黄老大家能愿意?”

  钱雨冷笑一声:“你以为我是怎么知道这事呢?还不是黄老大一家急了,把黄三平和黄老二推出来,非说是我先跟黄老二家一块做的粉条,这事归根结底该赖我身上,又说我现在开了公司,让那些村民来找我收了他们的存货。”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