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后知心 第73节(3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不得已,唯有让贵妃一边贴身伺候他起居,一边帮着他处理朝政。亏得那会儿军中已有程将军一系崭露头角,武举选拔出的年轻俊杰蓄势待发。而文臣系更有陛下早一年安插进各处要职的忠臣撑着,是以虞枝心“牝鸡司晨”的行为虽没少遭朝中某些“夫子”们的诟病,陛下的朝政却是稳固的。

  又有那年初春是贵妃听了钦天监对倒春寒的担忧力排众议说服陛下分拨人手和财力物力用于预防冰雪灾害,原本朝中不少大臣是抱着看笑话的态度随她折腾,没想到二月十八忽然天降大雪,接连一日两夜的鹅毛大雪压塌了不少房舍。

  好在京兆尹准备充分才没酿成大祸,甚至因前头预防得当,就算有些许受灾的百姓也及时得到救治。反而是几位老大人一开始就不信贵妃的“危言耸听”,对防寒的圣旨也是敷衍了事,以至于府上不少屋子被压坏,损失可是真不小。

  大伙儿虽然读的圣贤书,对于运势一事多少还是有点儿“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贵妃连天家的事儿都能铁口神断的言中,至于她替天子代个笔——想想似乎也没那么不能接受了。

  且最重要的是,贵妃娘娘并不恋权。及六月中旬陛下好全了,虞枝心立刻把一应政务都丢回他手上,宁愿去帮皇后安胎和协管宫务也不想再给他打白工。

  皇帝陛下哭笑不得,还在前朝与众位爱卿吐槽了好几回。朝臣们倒是心安了——只要不是后宫争权插手朝政,而当真是陛下偏爱让她帮着干了点儿传话书写的活计,大伙儿自然不会拿这种小事与日渐威严乾纲独断的皇帝陛下苦口婆心上纲上线的劝谏。

  他们就不知道虞枝心走的干脆利落,却给陛下留下了一道密折,将她当面见过的诸位官员一一点评,其中不乏两面三刀隐藏至深的人物。陛下虽是信任贵妃看人识人的能耐,看到折子也是有点儿惊了,贵妃娘娘倒是直白,只说都是她瞎想的,陛下不可先入为主,只给陛下当个参考罢了。

  若她是为了举荐什么人,或是与其中某些人交好,陛下或许还要防着她点儿。偏她对朝堂无欲无求全无兴趣,真就是看在陛下的面子上花这番脑筋,也不在乎陛下领不领情。

  陛下自然是要领情的。尤其是发现虞枝心所写的十之八丨九都能通过蛛丝马迹查证,另有十之一二虽无实证也能看出些端倪。赵熠挑着其中有把柄能威逼利诱的威逼利诱,其中面忠心奸不择手段的拿来当铲除异的刀子,老成持重认死理儿的正好拿来当喉舌和挡箭牌,而被贵妃特意标注了忠诚忠心且有本事的,他在考核过后也不惮于让他们放开手脚干去。

  不过半年时间,朝堂上已然焕然一新。更令赵熠惊喜的是虞枝心看武将的眼光之准,她十分欣赏和推荐的几名年轻将领外放边军作为磨砺,非但没有淹没在吴相班底的那群老油条里,反而对吴相的地盘分而治之,一边收拢心腹一边整治贪墨,最后连打了好几场大胜仗,甚至带兵奇袭一举端了西北游族的王帐。

  这一举可谓彻底折服了桀骜不驯的边军将士,让这群“只知有吴相不知有陛下”、听调不听宣的的精锐之师回归到朝廷的掌控之下。彼时正是继后生下七公主新丧不久,皇帝陛下拿着战报兴奋的连被朝臣催婚再娶新后的烦恼都忘了,一拍桌子决定——立什么新后,就让贵妃当皇后挺好的!

  皇帝想的是挺美,朝臣们可不乐意。硬算起来贵妃要家世没家世,要生育没生育,要功劳——好吧,兴许有些微功劳,但绝对不够让她直接登上皇后的宝座。

  最后是陛下挟大胜献俘之威将贵妃升作皇贵妃,一干文臣也退一步不再逼着陛下迎娶继后才算了结此事。作为交换,陛下定下今年三月再选秀,这一回便不再是小打小闹的选几个伺候的人,而是朝中重臣的嫡出女眷参选,于情于理,陛下都要给她们一个不错的位份。

  虞枝心对选秀倒没什么心结,更不存在什么膈应不膈应的。这两年里说是陛下独宠她,可后宫这些女人该承宠的还不是承宠,该生孩子的还不是生了。

  甚至那位唐嫔——便是当年虞枝心晋封妃位时封妃大典上看着腼腆胆小实则野心宣誓的唐选侍——还在今年正月初一大吉的日子生下皇七子,可算是膝下儿女双全好不得意,还哄的陛下把长禧宫都给了她。虞枝心都不得不承认她是个有几分能耐的,可惜还是眼皮子浅,这时候就耐不住竟然敢拿二公主当筏子试水,就别怪她不客气的剁了她伸过来的手!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