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1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床靠在北面的墙,床尾边是郁知年的行李箱。

  南面的墙边有款式不一的两张旧桌子,一张上头堆着纸笔和书,用作郁知年书写记录的工作台;另一张摆插着电源线的笔记本电脑。

  杨恪走过去,看了看桌上的书,一部分是他给郁知年带来的,一部分是他没见过的。

  其中还有郁知年自己很早前做的民族志课程笔记,这本笔记杨恪看过许多次,在郁知年去年回国做项目的时候。

  杨恪觉得郁知年在某方面是个有天分的人,至少杨恪看这本笔记时,从未像看郁知年的教材一样,觉得昏昏欲睡。

  放在最上面的是郁知年在来了宕庄后写的田野笔记,杨恪拿起来翻了翻,发觉这本笔记纯粹是草稿,未经整理,写得杂乱无章,又巨细靡遗。

  郁知年在宕庄的一天发生过什么,说哪些话,全记在其中。

  翻到笔记中间,杨恪看见郁知年写和宕庄一名老者的聊天。记录时间是在上周,夜里十二点半。

  老者是村里祭司的弟弟,讲述村落流传下来的神话里的海,由小常翻译,说了许多海神和降雨神的关系。

  翻过这一页,郁知年突然写了一行题外话。

  他写自己买了赵教授推荐他的烟草,送给老者,老者喜欢极了,连连夸赞郁知年懂得他的心意。

  而后郁知年便写 “提醒:致谢赵司北教授,毫无保留地将田野经验传授给我,让我少走了许多弯路”,在提醒下面划了两道横线。

  不知为什么,他接着在下面写 “杨恪”,共写了两遍,接着抄了一短句很大众的情诗。

  这很是郁知年会做的事,在半夜里完成了工作,开始胡思乱想。他的民族志笔记复习上也不乏胡言乱语,写上图书馆复习,走了一半突然下雨,也能写出四行感悟。

  与其他的字相比,郁知年将杨恪名字写得很工整,像写得很慢,杨恪低头按着郁知年的笔记本,默读简短的情诗,迟迟没有翻过这一页。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