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5章(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沈林对动作的要求是快速、不要一个镜头播放十分钟,没意义!

  特工诶,又不是格斗家……

  香港导演,有一个非常不错的习惯,就是对镜头掌控度非常高,一场戏最多拍三个镜头。

  真厉害,难怪靠着飞纸条,也能把香港电影做得那么好!

  不过,郑寳瑞跟沈林说了所谓的飞纸条其实是误传。

  郑寳瑞解释:“以前有补拍制度。电影业的大哥不喜欢看字,也不喜欢写,剧本靠讲,助理小编剧汇编成文本。

  到了现场却往往发现不是那么回事,拍完了剪完了根本不成戏,于是另拨预算补拍。补拍时已经看过样片,于是查漏补缺。”

  叶维新补充:“我看过一部试片,一塌糊涂,到了正片上映,根本两部电影,大概百分九十的素材是补拍拍出来的。这种惯例保证了许多出错的制作最后补救成看得过去的电影……”

  沈林愣了一下,然后问:“后来呢?”

  “后来没钱了,没法补拍,不过《无间道》带来了一个很好的示范,《无间道》非常重视前期创作,避免需要后期补救,整部电影几乎完全依照剧本原原本本落实,而非依靠现场创作。”

  梁佳辉插了一句:“我到内地之后,才知道内地导演基本上都是先有剧本,然后再创作的!”

  “也不是,很多大导演细化按现场改剧本的!”

  “谁啊?”

  “……吟诗小达人咯,还有谁?”

  郑寳瑞见沈林喜欢听这些故事,又说了一个:“我们一般开机前要在现场拜关二爷的,张耀扬当年拍《古惑仔》,有一场戏就是摔关公像还要踩上几脚,他说是什么都不干……”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