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6章(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当然这是军迷和一些不入流的所谓专家给出的结论,然而在真正能看懂门道的内行人眼里,FC-23A实际上除了没有配备机腹弹舱外,实际上与第四代战斗机没有多大差别。

  钻石型机头,蚌式进气道,V型垂尾,平行线似的线条结构,再加上两台推力达到13吨的中型航空发动机……

  除了武器外挂外,几乎就是按照第四代战斗机来做的。

  事实上也的确如此,毕竟海军装备航母比较晚,如果只装备一款三代或三代半战斗机,用不了几年面对满天的F-35战斗机不免有些尴尬,所以当时的中国腾飞就想一步到位。

  可没想到海军对航母的迫切超乎想象,S号航母刚刚海试就急着进行舰载机合练。

  这需求不能不满足呀,于是中国腾飞就把一款接近四代机的半成品,FC-23A交付海军应差!

  第一千七百三十二章 演习(二)

  对此当时的中国腾飞多少还有些愧疚,毕竟不是完全体,战斗力方面还差了那么点儿意思,但海军方面却是很满意的,毕竟里面融入了诸多第四代战斗机的新技术,整体水平要强于被欧洲捧上天的三代半战斗机。

  且在航程、载弹量以及维修保养方面都符合海军在舰载机方面的要求,于是刚一列装就获得部队的好评。

  然而对部队是好装备,对其他外军来说就是一种实打实的挑战了。

  这就跟家里家外的亲戚朋友一样,你过得好了,家里添了一件儿高档货,祝贺的自不必说,但总有一些羡慕嫉妒恨的。

  有钱有势的,就想着怎么也搞个大差不差的好货回来镇一镇家宅。

  条件差一点儿的,就只能一边嘴炮自己无所畏惧,没啥大不了的;一边只能缩在自己家里暗叹自己时运不济。

  但有一点却是一定的,那就是中国腾飞的那些个国际友商们却是乐开了花儿,首先就是洛马公司,开始批量生产的F-35战斗机获得大量来自亚洲的订单。

  洛马公司也不含糊,自家不到一亿美元的单价,卖到亚洲直接就翻倍,2亿美元那还是友情价。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