迢迢有礼 第10节(6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双方今天赛场上的发挥也都非常出色,有许多精彩的交锋,拿出了决赛应有的水平和质量,所以不论输赢,你们都要明白,你们已经是这一届最优秀的一群辩手了。

  “至于评审给出的票面,仅仅是就比赛过程中你们展现出的辩论技巧和一些细节上的局面进行判断,这个简单的数字是无法完全衡量你们真正的水准的,也欢迎你们在赛后和几位评审进行交流……”

  苏迢迢听到这个经典的五五开端水加鼓励赞美加打预防针开场,默默垂下视线,忍住嘴角的弧度。

  她记得自己以前在高中做评审的时候,就经常因为述票太不会高情商发言而把场面搞得不好看,往往一是一二是二,跟他们掰开揉碎了判断胜负,最后在众人的压力之下,索性把这种容易产生赛后纠纷的危险工作交给了当时队里的一辩。

  而她今天作为参赛选手,自认为这场比赛她们的赢面有七成,要让她来述票的话,估计张口就会哇啦哇啦你七我三地罗列双方的漏洞,最后把对方打击得体无完肤。

  这么想着,台上的陆礼已经简单向观众介绍了这道价值辩的几个要素,进入最终的述票环节:

  “……其实今天刚听完正方立论的时候,我跟几个评委都会觉得她们在定义这块儿上打得过于霸道了,但正方四辩很快就在质询反一的时候非常聪明地退了一步,和对面达成共识,才让我们在印象票上手下留情了些。

  “至于反方,你们的定义确实存在一些缺陷,就像正方指出的,一边说想跟我们讨论模糊的部分,一边其实又不想跟我们打模糊的部分,这样无法自洽的辩论思维很容易使你们陷入不利……

  “当然,正方在赛程后面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当我们终于回到谴不谴责这件事本身上时,你们说谴责是为了不让道德滑坡,但这条线直接推过来是存在一定的逻辑滑坡的。

  “好比现在我就可以问你,难道不谴责就一定会让一个人的道德变坏吗?谴责就一定会让一个人的道德变好吗?难道我们当下的人遵守道德规范都只是因为害怕受到谴责吗?

  “因此,谴责和道德滑坡之间的联系或许成立,或许不成立,但正方有点过于想当然了,欠缺了论证这一环节。在我的期待中,你们至少也应该摆出一些数据或者例子来给我论证,好比历史上的某个国家就曾因为不用谴责约束人们的道德而使那个国家的人道德滑坡陷入混乱,而不能强硬地达成这个结论。

  “听到这里,有些观众可能会问,既然正方的论证有漏洞,为什么我还是把印象票投给了正方呢?

  “那是因为反方的问题更大,问题在于你们竟然没有去质问正方这么推的逻辑,好像就在沉默中承认了,和对面达成了共识。这一点是新手在辩论中非常容易犯的错误,如果你不去指出对方的错误,那么评审就会默认你肯定了对方,由此判定对方获胜,即使对方的结论明明是错误的。

  “除此之外,反方后来还提出了所谓的“谴责无用”,但正方拿了一些比较形而上的东西来堵你们,像康德和黑格尔的正义理论啊之类的,就让你们这边的攻击不了了之了。但我在这里假设,即使你们最后成功地把“谴责无用”这条线推过去了,也不能直接得出“不应该谴责”这个结论。因为你至少要相应地告诉我“谴责有弊”而不是“谴责无用”,否则就达不到不应该这个标准,明白了吗?”

  陆礼说到最后,大概是已经把他们代入了辩队新鲜血液的身份,就差原地摆块黑板给他们上起课来了。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