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能看见状态栏 第310节(4 / 7)
科教科的出发点也是为孙立恩好——你虽然有了这么了不得的发现,但其他的论文也要发的呀。明明能发二区甚至一区的文章,结果孙医生你只发一个中文期刊……这不是暴殄天物么?
孙立恩的出发点则完全是另一个方向,我写这篇论文,是为了写给中国医生们看的。外国医疗界用不上这种提醒,反正他们也不会由国家组织起来去非洲支援医疗。既然如此,为什么一定要把这篇论文写成英文的,反而为中国医生阅读人为制造障碍呢?
至于sci的分数……孙立恩真的不太在乎。他又不是做学术研究的学者。而且不光是他自己,组里的其他医生手里的论文都多到快发不完了。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个三五分的加成,反而不顾一开始自己写论文的目的,这实在是有些舍本逐末。
怒气冲冲的挂了电话之后,孙立恩还是有些气不过。他想了想,决定干脆找自己的研究生导师刘堂春告上一状去。老刘同志也是去非洲支援过的医生,他总不至于和科教科的这些人一样,不明白这篇论文的读者定位的重要性吧?
没想到孙立恩刚刚拿起手机,刘堂春的电话就打了过来。而且刚一接通,他就听见了刘堂春调侃的问话,“你小子又干啥了?我怎么听科教科的老师们说,你小子有民族沙文主义的倾向呢?”
刘堂春这话不说还好,一说出来孙立恩顿时火冒三丈,“这帽子太大了,我这小身板可扛不住!”他原原本本的把事情经历说了一遍,然后反问道,“刘老师,我这篇文章要写成英文的,那最多就是个sci灌水文章。花个几千美金的版位费,在不知名的三流小期刊上占个豆腐块大小的地方。写出来了也没人看,最多就是被收录到pubmed里,在别人搜索相关关键词的时候出现一下——这有什么意义?还不如写成中文的,这样至少其他准备去非洲的援非医生们能意识到这里还有这种疾病。”
“你首先要意识到,那些人感染的地方很有可能不是非洲,而是美国。”刘堂春平静的支出了孙立恩的一个错误后说道,“不过你这个看法,我是支持的。不一定非要把论文写成英语的,写成中文的怎么了?写成中文的,发表在中文的期刊上,也就等于是写在了祖国的大好河山上。这个事儿你不用管了,我去和科教科的人沟通。”说到这里,刘堂春忽然话锋一变,“说起援非医疗的事儿,你觉得……胡春波怎么样?”
第825章 解铃换需系铃人
胡春波并不是老刘新瞄上的挖角目标——他刚回国没几天就被老刘同志挖到了四院来。
胡医生在这个时候被刘堂春提到,也不是什么别的原因。刘副院长这是正在准备给他找晋升职称所需的论文呢。
当初促使胡春波决心离开宁远,加入到援非医疗队里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自己这个职称的问题。省脑科医院的位置就那么多,他作为一个手里没有过硬论文和科研项目的临床医生,想要晋升副主任医师,难度颇大。
而参加了援非医疗队以后,理论上来说,等援非医生两年任务期满回国后,医院就应当提升他的一级职称。而被这个“要求”所困扰的省脑科医院几乎是毫不犹豫的就同意了胡春波的辞职申请——要是给老胡升了副高,那就得有一名年资更久的主治医生再拖一年升副高。
而在来到了第四中心医院之后,胡春波仍然只是中级职称。虽然待遇有所上调,但人家的根本目的其实还是为了在职业生涯里再进一步。
而这个上调……就比较麻烦了。
胡春波的援非经历是在他就职于省脑科医院的时候。按照人事科的说法,这个职称晋升就应该由省脑科进行才对。但……省脑科医院当然不会干这种占用自家晋升名额的事情。于是,胡春波的晋升就成了一个被人当成皮球一样踢来踢去的问题。
↑返回顶部↑
孙立恩的出发点则完全是另一个方向,我写这篇论文,是为了写给中国医生们看的。外国医疗界用不上这种提醒,反正他们也不会由国家组织起来去非洲支援医疗。既然如此,为什么一定要把这篇论文写成英文的,反而为中国医生阅读人为制造障碍呢?
至于sci的分数……孙立恩真的不太在乎。他又不是做学术研究的学者。而且不光是他自己,组里的其他医生手里的论文都多到快发不完了。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个三五分的加成,反而不顾一开始自己写论文的目的,这实在是有些舍本逐末。
怒气冲冲的挂了电话之后,孙立恩还是有些气不过。他想了想,决定干脆找自己的研究生导师刘堂春告上一状去。老刘同志也是去非洲支援过的医生,他总不至于和科教科的这些人一样,不明白这篇论文的读者定位的重要性吧?
没想到孙立恩刚刚拿起手机,刘堂春的电话就打了过来。而且刚一接通,他就听见了刘堂春调侃的问话,“你小子又干啥了?我怎么听科教科的老师们说,你小子有民族沙文主义的倾向呢?”
刘堂春这话不说还好,一说出来孙立恩顿时火冒三丈,“这帽子太大了,我这小身板可扛不住!”他原原本本的把事情经历说了一遍,然后反问道,“刘老师,我这篇文章要写成英文的,那最多就是个sci灌水文章。花个几千美金的版位费,在不知名的三流小期刊上占个豆腐块大小的地方。写出来了也没人看,最多就是被收录到pubmed里,在别人搜索相关关键词的时候出现一下——这有什么意义?还不如写成中文的,这样至少其他准备去非洲的援非医生们能意识到这里还有这种疾病。”
“你首先要意识到,那些人感染的地方很有可能不是非洲,而是美国。”刘堂春平静的支出了孙立恩的一个错误后说道,“不过你这个看法,我是支持的。不一定非要把论文写成英语的,写成中文的怎么了?写成中文的,发表在中文的期刊上,也就等于是写在了祖国的大好河山上。这个事儿你不用管了,我去和科教科的人沟通。”说到这里,刘堂春忽然话锋一变,“说起援非医疗的事儿,你觉得……胡春波怎么样?”
第825章 解铃换需系铃人
胡春波并不是老刘新瞄上的挖角目标——他刚回国没几天就被老刘同志挖到了四院来。
胡医生在这个时候被刘堂春提到,也不是什么别的原因。刘副院长这是正在准备给他找晋升职称所需的论文呢。
当初促使胡春波决心离开宁远,加入到援非医疗队里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自己这个职称的问题。省脑科医院的位置就那么多,他作为一个手里没有过硬论文和科研项目的临床医生,想要晋升副主任医师,难度颇大。
而参加了援非医疗队以后,理论上来说,等援非医生两年任务期满回国后,医院就应当提升他的一级职称。而被这个“要求”所困扰的省脑科医院几乎是毫不犹豫的就同意了胡春波的辞职申请——要是给老胡升了副高,那就得有一名年资更久的主治医生再拖一年升副高。
而在来到了第四中心医院之后,胡春波仍然只是中级职称。虽然待遇有所上调,但人家的根本目的其实还是为了在职业生涯里再进一步。
而这个上调……就比较麻烦了。
胡春波的援非经历是在他就职于省脑科医院的时候。按照人事科的说法,这个职称晋升就应该由省脑科进行才对。但……省脑科医院当然不会干这种占用自家晋升名额的事情。于是,胡春波的晋升就成了一个被人当成皮球一样踢来踢去的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