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科举之路 第122节(4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他话还没说完,天子忽然打断他:“看来诸位爱卿都看好太子此行赈灾。”

  话题跳跃太快太大,众人都愣了一下,不过比起秦遇,太子那边才算大事。眼看话题偏移,林尚书心有不甘,还想再说,却被工部尚书一阵抢话。

  受灾的地方有好几处,一处距离京城不到两百里,受灾情况不轻,但也不太严重。太子一行人就先去了那里,很快安置好了民众。

  随后又根据受灾处远近,考虑先去哪里,慢慢的,就开始暴露问题了。

  时下还是以农业为主,当初成朝的建立者——成帝,就算是穿越大佬,也没能以一己之力,拖动整个社会。不过比起以前的朝代来说,还是好了很多,至少百姓能吃饱了。

  运粮运物能依靠漕运的还好,偏偏有两个受灾的地方不通水路,就只能走陆地。

  如此一来,就加重了负担,不仅耗费力气,更加消耗时间。而牛、马要拖重物,必须喂精粮,不然牛、马没力气。同样的道理,运粮的人,也必须得吃饱。如此一来,光是运粮队的人和牲畜,每日口粮消耗就是一大笔。

  粮食运到地方的时候,都去了不少。

  有官员提出,可以花银子在当地买,结果被喷了回去。这么简单的道理,其他人怎么不懂,但要结合实际。且不说当地受灾,秩序大乱,有人浑水摸鱼,粮食被抢夺一空。

  离受灾地方近的郡县人心惶惶,这个时候谁舍得卖了家中存粮。而有商人想赚这笔钱,想去稍远一点的郡城进粮,回来后倒手卖,赚差价,可是大雪封路,稍有不慎,命都得搭进去。

  于是灾区周边粮食价格疯涨,赈灾的荷包承受无能啊。只能由金陵那边通过水路运粮过来,然后转陆地,运送到受灾区。

  然而这一往一返,不知经过几道手,做了多少手脚。新米掺陈米都还算好的,有些粮食都发了霉,甚至直接换成麸糠。太子自然大怒,派人去查,然而每个人都有合理的理由推脱,仿佛谁都没错,谁都尽力了。

  天子是真的想着为太子好,派去跟在太子身边的人,都是有真才实干的,然而现在这些人,好像都“没用”一般。

  张和都快被气死了,还只能憋着。吃不好,睡不好,嘴上长燎泡,整个人都瘦了一圈。

  这些事瞒不住,也不敢瞒,只能往朝廷上报。此刻天子提起此事,殿上之人都是当了多年的官,谁不清楚里面的猫腻。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