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科举之路 第122节(1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说到这个,戚兰高兴了些:“随之在信上结尾提了一句,说他升为翰林侍读了。”

  戚夫人眸子都睁大了些:“翰林侍读?”

  “对。”戚兰一副与有荣焉之态,“就知道他是个厉害的。”

  戚夫人深以为然,以秦遇的家境,若非自身有实力,怎么能短短两三年就接连升官。可是这官升的,是不是也太快了,总让人觉得不安。

  不过看夫君欢喜的样子,戚夫人还是压下了这个想法,免得扫兴。

  事实上,秦遇对于此次升官,也是懵的。像秦遇这么快的升官速度,尤其背后还没有庞大的家世护着,肯定会引起其他官员的议论。

  但是这段日子,大家的注意力都被太子亲行赈灾之事吸引了,尤其李阁老的孙子和徐大学士的外孙也被塞进了行伍中。

  百官想着,皇上约摸还是最看重太子,才会把青年才俊放到太子身边帮衬。

  谁还会注意一个小小的秦遇,稍微引起一点涟漪的,也就是吏部验封司和翰林院了。

  员外郎没料到会有这样的意外,想了想,迅速写了一封信派人送出去。

  而秦遇那厢重回翰林后,就被指派了编纂丛书的活儿,这活儿说难也难。首先编纂丛书是什么意思呢?

  就是把很多书,经过人为的整理,编成一套书籍。

  举一个很有名的例子,四库全书,就属于丛书,前后耗费了十年功夫,由纪昀主导编纂。也是最大的一部丛书。

  当然了,天子把秦遇重新调回翰林,肯定不是想让人费十年功夫去磨这一套丛书。而且以秦遇现在的能力,阅历,和职位,这么大工程的活儿,秦遇还不能胜任。但是小型的丛书编纂却是可以的。

  秦遇粗略扫了一下他要干的活儿,涵括经,史方面的书籍,主要是要求主导编纂的人,阅读量大,而且同时还要对这些方面有一些深入的,和独特的理解,等丛书编纂好之后,天子和百官都会阅览。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