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科举之路 第70节(6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但是会试就不一样了,会试是在京城举行,天子脚下,会试的题目会经过多方看顾,经由天子过目,就连最后批卷,都会有礼部代任。

  据桓先生所说,会试考试中,诗赋的占比已经很微小,到了后面的殿试,只考策论。

  当时说这个的时候,桓先生看着秦遇,意味深长道:“掣肘你的东西已经不堪一击,以后你尽可大展所长,莫让老夫失望。”

  秦遇甩了甩头,怎么又想起这一幕了,他耳根有点发热。

  其实,他现在诗赋还算可以了,交际来往中,他的诗作不算丢人,只是同样也不算太出色。

  不过细数历史上的大诗人,普遍没有身居高位。可见这仕途,跟诗赋也没多大联系。

  有是锦上添花,没有也不妨碍。

  秦遇前两年抄录那么多书籍,看了那么多书,原又是个成人芯子,还曾经处在信息大爆炸时代,或许那时他脑子里有许多东西,不知道怎么表达。

  但是如今他在成朝苦学数十载,当他把两者结合,让他在策论方面格外突出。

  策论是什么,策论就是解决朝廷的问题。

  说的再明白一点,某某地发生水灾了,怎么处理。

  某某地有许多其他族人,势力错综复杂,又该怎么解决。

  这是小的方面,大的方面还可以是边关发生战事,又该如何云云。

  就连桓先生,有时候看着秦遇的答卷,都会有所惊叹。此子当真是有大智慧之人。

  其他人还在着力于某点研究时,秦遇已经从整个大局看待问题。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