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恋爱不如练花滑 第22节(4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后内结环三周抛跳,落冰有一些不稳,好在陆酉靠自己的膝臀力量稳住了,获得了1.1的goe加分。”

  随着音乐的推进,央视解说员准确地报出陆酉和谢云君的每一个技术动作。

  比起屏幕右上角全是英文简写的计分面板,对于花滑小白们来说,显然还是解说员的话更容易理解。

  想要看懂花滑比赛是需要一定知识积累的,其实大部分观众依旧不明白解说员口中这些专业名词代表着什么,但这并不妨碍他们欣赏节目。

  这就是花滑这项被称为“冰上芭蕾”运动的魅力所在。

  在抛跳结束后的接续步中,陆酉带入苏菲的角色,情绪逐渐从节目开始的惊讶转换为享受这段奇妙旅程。

  脚下的洁白的冰面似乎已经变成蔚蓝的天空,她面带纯真的微笑,与谢云君若即若离,同时用冰刃勾勒出漂亮的图案。

  在陆酉和谢云君双手放在身侧,做出交叉摇滚步时,现场的观众已经完全被带入节奏,自发为他们打起了节拍。

  在一片整齐的节拍声中,意大利选手艾丽卡赞美道:“好快的滑速,在这样的速度下还能保证用刃和步伐图案的清晰,比起一味堆砌难度,中国双人滑选手的发展很全面。”

  “是的,”他们的教练也同意这种说法,“以前中国双人滑唯一的短板就是单跳,现在这个问题解决之后,他们呈现出的节目就会非常流畅自然。”

  “默契度、滑行和用刃、艺术美感这些方面,不止双人滑,所有的中国花滑选手都很注重这些。”奥拉夫也如此说到。

  种花选手一直都很注重节目内涵的体现,或许在裁判和其他选手眼中,他们只是在不重要的细节上做无用功,但曾经跟中国双人滑选手同场竞技过的奥拉夫却明白,这是上下五千年文化底蕴对国民的熏陶。

  像曾经惊艳过世界的《梁祝》和《兰陵王入阵曲》,至今还是花滑史册上被人拿出来反复品味的几个节目。

  这些中国选手在上个年代献上的花滑节目,或许技术难度已经过时,但其中韵味和丰富的艺术表现力,正是追逐难度的当下选手身上所欠缺的东西。

  花样滑冰是人们对极限的追求,也是人们对美的追求。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