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伎 第99节(6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后来五代结束,皇周一统天下,‘诚心斋墨’的工艺也流散在战乱中,无法复原再制了。

  如今市面上若有真正的‘诚心斋墨’出现,读书人得了都是要大呼幸运的...这不是钱的问题,而是有些东西他有价无市。

  “逛大相国寺时见到的,和其他一些古墨放在一起,那等古墨有真有假,摊主也只当这是仿制之物。我细细地看了,倒觉得是真的。买回家后再三看了,终觉得是真的——你觉得呢?”

  红妃与李汨说话也越来越放松了,也开始‘我啊我’‘你啊你’的了。

  “是真品无疑了,娘子运道很好。”李汨搁下了碗筷看的,他是书画上的大家,辨认这种东西很轻松——他少年时一开始进学,笔墨纸砚无一不是精品,说的明白一些,就是从小接触的多了,这个时候自然好辨认。

  红妃也不是搞不到一块‘诚心斋墨’,只是这样淘宝捡漏是有其中的快乐的。

  这会儿李汨点头了,她便收起其中一块,另一块用香囊装了,放在李汨的衣袖里:“见者有份!”

  第124章 秋海棠(4)

  卢绍祯抵达‘明园’时,正是华灯初上。这座在京师也颇有名气的私家园林,今次也打开了大门,并且装点一新。他忍不住与身边同行的友人道:“明园的‘枫池’相当值得一观呢,今次就算别的什么都没有,也不算白来了。”

  “怎会白来?”友人露出‘你知我知’的表情:“我说你,就算之前多在地方任职,又对风月之事不感兴趣,也不该如此生疏罢?这可是‘揭花榜’前最有趣的事了——就如同唐时的科举,你知道唐时科举与如今科举的不同吗?”

  “知道一些,没有如今这样大的规模,虽说史书上对此大书特书,但其实唐时科举只不过是朝廷用人的一个‘补充’。而且,唐时科举没有如今的规矩,如今一些看来是舞弊、勾连的行止,当时却是再正派不过的。唐时科举,说是科举,可能考中的几乎没有寒门。”

  “正是如此呢,不过我要说的并不是这个,而是唐时科举的传统,地方上的读书人入长安之后,会在考试之前四处投拜帖、文章。这是在造势,也是在为自己找靠山,若没有大人物‘保举’,就算是真有才华,也很难在科举之中脱颖而出。”

  “你看看,如今是不是一样的?唐时的王公贵族们,其实也挺喜欢捧自己欣赏的年轻人的,既能提前笼络人,雪中送炭可是大人情。又能显示自身的权势,热闹一番,交游往来的...”

  眼下在明园举行宴会的是李尚书,而这次宴会的名目是红妃感谢一直以来关照她的客人。李汨最终拜托了李尚书替他主持红妃揭花榜前的一些必要准备活动,李尚书辈分大、在花界的人头熟,身份也很超然,这时替红妃保驾护航是很合适的。

  而且他本来就是第一个捧红妃的‘大人物’,在李汨无法出面的情况下,他来做这件事,于情于理都是很合适的。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