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1 / 3)
翟凤娇又回到了文化宫,恢复了正常的工作。
在代表团走后的第二天,《江城日报》头版武刊登了一篇文章,介绍这次代表团的江城之行。
文章中配了几张照片,其中有一张,就是安德鲁和赵德厚和沈氏鞋铺的招牌下面的合影。
照片中安德鲁笑的很是灿烂,一向严肃的赵德厚脸上也露出了纯朴的笑容。
因为这是被外国友人夸赞过的师傅和鞋铺,所以文章中对沈氏鞋铺和赵德厚,也浓墨重彩的进行了描述。
意国代表团是建国以来,江城接待的第一个外国来访代表团,所以在江城的影响还是很大的,而沈氏鞋铺又是代表团参观的唯一一个个体铺子,还上了报纸,所以在江城一下子就名声大噪,不少人专门过来参观,有爱美的女同志,还特意跑过来请赵德厚做鞋子,沈氏鞋铺的生意一下子就红火了起来,赵德厚一个人都忙不起来,崔树良经常偷偷从市鞋厂溜出来帮他的忙,饶是这样,定制鞋子的定单,也都排到了年后。
毕竟是纯手工,做起来慢。
不过定鞋的人也愿意等,穿一双被外国友人夸过的鞋子,对她们来说,也是一种荣耀。
所以这次意国代表团,算是免费给沈氏鞋铺打了个广告,而且效果还相当的好。
翟凤娇开始考虑更换制鞋设备的事,不过这事儿肯定要征得赵德厚的同意。
设备再好,买回来了他不愿意用,那也是白搭。
出乎翟凤娇的意料,赵德厚竟然立马就同意了。
赵德厚,“我手里这套设备,还是60年代初买的,当时也是为了我自己设计新款鞋子方便,所以才买了这么一套,这么多年,也确实都有点老化了,本来你不说,我也正想跟你说一下设备的事呢。”
翟凤娇,“既然换,那就换最好的,一步到位,所以我打算从意国进口。”
赵德厚犹豫了一下,“那可不便宜,而且,从外国进口,怕是不容易。”
↑返回顶部↑
在代表团走后的第二天,《江城日报》头版武刊登了一篇文章,介绍这次代表团的江城之行。
文章中配了几张照片,其中有一张,就是安德鲁和赵德厚和沈氏鞋铺的招牌下面的合影。
照片中安德鲁笑的很是灿烂,一向严肃的赵德厚脸上也露出了纯朴的笑容。
因为这是被外国友人夸赞过的师傅和鞋铺,所以文章中对沈氏鞋铺和赵德厚,也浓墨重彩的进行了描述。
意国代表团是建国以来,江城接待的第一个外国来访代表团,所以在江城的影响还是很大的,而沈氏鞋铺又是代表团参观的唯一一个个体铺子,还上了报纸,所以在江城一下子就名声大噪,不少人专门过来参观,有爱美的女同志,还特意跑过来请赵德厚做鞋子,沈氏鞋铺的生意一下子就红火了起来,赵德厚一个人都忙不起来,崔树良经常偷偷从市鞋厂溜出来帮他的忙,饶是这样,定制鞋子的定单,也都排到了年后。
毕竟是纯手工,做起来慢。
不过定鞋的人也愿意等,穿一双被外国友人夸过的鞋子,对她们来说,也是一种荣耀。
所以这次意国代表团,算是免费给沈氏鞋铺打了个广告,而且效果还相当的好。
翟凤娇开始考虑更换制鞋设备的事,不过这事儿肯定要征得赵德厚的同意。
设备再好,买回来了他不愿意用,那也是白搭。
出乎翟凤娇的意料,赵德厚竟然立马就同意了。
赵德厚,“我手里这套设备,还是60年代初买的,当时也是为了我自己设计新款鞋子方便,所以才买了这么一套,这么多年,也确实都有点老化了,本来你不说,我也正想跟你说一下设备的事呢。”
翟凤娇,“既然换,那就换最好的,一步到位,所以我打算从意国进口。”
赵德厚犹豫了一下,“那可不便宜,而且,从外国进口,怕是不容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