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身带着淘宝去异界 第318节(6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浮空巨城脱钩远航,毒雾瘴气彻底消散,虽未能将诸恶之首从天上拖下来审判,但从可靠的联盟人那儿听说他们已经自食其果,于是自由的风与光又重新回到了这片宽广的土地。

  当人们为终于打破了樊笼而欢呼时,曾在开战前想过分一杯羹的西洲诸国也非常主动地放弃了对迷雾之国的所有主张,承认工业联盟对这个国家有一切权力——反正他们不承认也没有多大意义。

  毕竟在这些从战场观察者原地转换成社会观察者的贵族看来,这个国家也没有多少利益值得争夺,姑且不论万恶之源的兰德皇子此前的竭泽而渔致使其国土资源受到很大的破坏,仅论在联盟人的支持怂恿下亲手吊死过法师,砍头过贵族的激发了凶性的不驯国民,就令任何稍有意动的国家对此避之不及。

  不过显而易见地,这些对工业联盟来说都不成问题。

  工业联盟在这场战争中展现出来的武装力量及其组织水平有目共睹,不必赘言,那些借助其力才得以释放凶性的迷雾之国反抗者对他们也是心悦诚服,人们便理所当然地认为它会派遣代理人来成为这个国家的新统治者,毕竟这是一种最常见的,也是能够最快稳定当地局势的方式。

  然而工业联盟却没有那么做,虽然他们的行动确实表明他们决不放弃自己控制这个国家的权力,但他们选择的占领方式却是先组织起一个劳什子的代表大会,由这劳什子的大会上的数千人投票决定他们从今往后将要采取何种国体及政体,然后才是授予名为“政府”的组织直接管理这个广大地区及其所有居民的权力。

  这个代表大会及其表决过程被另一批来自诸国的观察员认为只是工业联盟在无意义地彰显排场,通过这种方式进行的统治是极其低效的,由于权力不能集中到最有才能的人手中,即使有来自联盟的官员提供经验和指导,那些毫无素养之人骤然得到权力,一定不会听从他们,一定会得意忘形,一定会把任何复杂一点的事情都做得一团糟。

  然而颇为遗憾的是,不到一个月就从迷雾之国更名为纳加尔联合自治区的发展并不如这些观察者的设想,组织代表大会及建立新政府确实花费了一些时间,但新执政组织建立之后,一切工作都有条不紊,效率惊人,虽然无论如何都要着重说明工业联盟的工作队对他们的直接帮助及影响,然而对如此广阔的土地进行如此广大的改造,当地人民的信任及配合才是一切的根本。

  对饱受奴役的原迷雾之国人民而言,神兵天降的联盟人确实不啻于救主,没有他们的帮助,仅凭反抗者自身的力量是绝无可能如期轻易地得到如此彻底的胜利——甚至将他们过去的失败都衬托得令人悲哀起来。同样地,在他们几乎因浮空城的真实面貌崩溃时,也是勇敢坚定的联盟人给予了他们面对未来的勇气,因此即使对他们的许多做法不能马上理解,新自治区的人民还是极大地配合了工作队的工作。

  实际上,联盟对这个地区的改造工作不是在战争胜利后才开始的,而是在战争开始之前就已经在着手进行的。对长期受到残酷打压的反抗者势力来说,他们连对战争的基本概念都是模糊的,虽然有很高的士气,却没有像样的组织,无论战略战术还是后勤都一塌糊涂,同联盟军队在各方面的过大差距让他们从心理到行为都选择了对其完全跟从。

  但有些令反抗军们意外的,是联盟人并没有将他们作为无脑前冲的马前卒使用,与之相反的,从一开始,联盟人就对他们毫无保留,不仅教导他们种种相关知识,而且尽力通过每一场战斗提高他们的能力。由于曾经青金和黑石两个国家的人囗大部都被集中到几个生产带聚居,地区统治者大多住在城堡或土木营垒中,利于最擅长攻坚的联盟人发挥优势,所以他们经历的战斗大多是这样的形式:联盟先用火器打掉这些堡垒,警戒战场,随时准备狙杀漏网之鱼或者暗藏的埋伏(虽然这种情况极其少见),营造出了我优敌劣的局面,才让反抗军们按此前议定的战术上去拼杀,而到了这个时候的对手大多已经肝胆俱裂,毫无斗志了。

  这种指导战几乎是将胜利喂进了反抗军的嘴里,但不得不说,尤其是对在过去的岁月失败了太多次的反抗军来说,这种胜利是如此甜美得令人迷醉。并且由于每一次战斗之后都要开会复盘,力争下次战斗不犯或少犯错误,所以他们不是没有进步,甚至可以说是进步极大的。

  在保姆战的喂养下,反抗军一边胜利,一边稳定地扩大规模,而当联军向下城进发时,联盟后勤人员便协同反抗者的辅助人员恢复光复地区的生产和生活,联盟在此类事务上的经验是无人能出其右的。他们稳定劳工,安抚平民,登记人囗,清算资产,赈济老弱妇孺,通过公审大会将旧的统治阶层从肉体到精神都消灭,又经过选举建立了新政权的基层组织形式。

  新基层组织形式决定了这个地区的未来政体,可以说联盟实际并没有给反抗者领袖们更多的选择,但少有人对此表示不满。在下城大胜之前,反抗军已经从上到下都被这场战争的联盟人征服了身心,对方是这样强大,这样慷慨,同时又是这样谦逊而有智慧,既严格有力,又温柔包容地给予他们保护和援助。

  就算是做梦也不会比这更好了,他们有什么理由去抗拒呢?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