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0章(1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第二天,在高峻的安排下,李谦就见到了这位“香江电影教父”。

  这还是他第一次和香江电影人打交道,还是曾经的金像奖主席、电影协会会长。

  第344章 没有兴趣

  “我14岁和家人去香江,第一次回来是79年,我记得当初参观京城电影制片厂拍摄《小花》的时候,我问剧组一天拍几个镜头,他们说拍四五个。

  剧组人员反问我,我说我们一天拍五六十个镜头,他们就吓了一大跳,当时内地拍摄电影,无论是打光,还是镜头设置,都还是从前那套老路数,非常落伍,拍一部电影要耗费很长时间。”

  三七分背头,梳得一丝不苟,银框眼镜,米色西装,李谦面前这位“香江电影教父”吴思源“老克勒”范儿十足,颇有些缅怀地回忆起当年回内地的见闻。

  李谦摇摇头,不置可否,“早年间国内人工成本很低,胶片舍不得浪费,多花点时间,少浪费一点胶片,是很合适的做法。”

  国内那时候工资多低啊,而且制片厂大部分拿固定工资的,宁肯拍慢点,也不能多浪费胶片。

  3:1,甚至个别被逼出来的导演能做到2:1的配片比,那个年代常见的。

  意味着每一个镜头,平均最多只有NG两次的机会。

  而且胶片电影无法实时看到拍摄效果,没洗出来样片之前,谁都不知道能不能过。

  那种情况,只能慢工出细活,上级给的胶片配额就那么多,宁愿慢点,多花时间,都不能浪费胶片。

  毕竟人工便宜。

  被李谦反驳,吴思源也没有生气,依然是一脸随和,他接着说道,“是啊,李导说的没错,那个年代的内地电影,特别认真,他们是真正把电影当成一件艺术品。

  当年内地电影业尚属落后时,我就知道,香江电影未来的前途,一定在内地,如果没有内地市场,香江电影的发展会很有限。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