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2 / 3)
午后,郑江停一边揉面团,一边炖着雪梨,雪梨里放了冰糖,清甜的香味儿窜出,饿的他肚子咕咕叫,他便连面条都懒得搓了,揉好白面以后干脆直接把面团削片儿下水,就煮碗刀削面。
丢了一把青菜叶子,配上昨儿的鱼汤,郑江停美滋滋的吃了一大碗,想着味道不错,又还有些鱼汤,他留了一团面醒着,等邹筠下工回来,也给她煮上一碗。
下了半月多的雨,今儿总算是露了些太阳出来,天气却也不见得有多暖和,已经十月,初冬的冷意早早就露了出来,今年冬天八成是逃不过几场大雪了。
郑江停想着可得在入冬前备些干柴炭火,灶房里的柴火已经不多了,院儿里囤的柴最多只能烧十天,虽说这些东西平日里瞧着不起眼,但却是日常刚需的物品。
城里住着许多事儿都比村野方便,可对于清贫人家来说,不方便的地儿也多了去了,就好像日日都得用上的柴,村里上山就能检到,最不差的就是灶里的东西,可城里的百姓要使柴火却得行老远自行去村野打,要么就是花钱去买柴夫担进城的。
柴火倒也不贵,十文钱能拿下三四捆,可是家里不宽裕,哪里能奢侈到买柴烧。
郑江停想着反正下午无事儿,等之后上工恐怕就没有多少闲暇的日子了,倒不如趁着今儿天气好去村子弄点柴火。
说干就干,他换了身爽利些的衣赏,用了根麻绳把柴刀撇在腰间,空着双手就出发了。
阳亩村是离缙城最为近的一个村子,半个时辰的脚程就能到,原身在进城以前就是阳亩村的村民,每年打柴都会回村子,倒是也不陌生。不光如此,郑父昔日走货时,阳亩村可是一处很大的采货点。
郑江停到村子时,已经未时四刻了,他不敢耽搁,径直去了记忆中的山头砍柴。
今年时节不好,雨水多,山头好些树都被冲死了,柴倒是很好打,不过许多村民也瞧出了今年似要大寒,上山砍柴的人也比往年多了不少。
郑江停方才砍齐一捆柴便有村民上山来了,原本是单一的砍柴声,多了个人后就变得嘈杂起来了,他远远瞧了人一眼,是个年轻汉子,刀挥的可利索,不过一刻钟就堆了一大捆柴。
村民似是察觉到了背后的目光,停了活计,扯开带的竹筒灌了口水,同他招呼:“兄弟城里来的吧……诶?郑江停?你可是郑江停?”
郑江停眉头一凝,还真不知道眼前看起来憨厚老实的男子是谁,只道:“是。”
汉子热情的跑过来:“我是大柴啊!还记得不?以前你还住村里的时候,咱们经常去河里摸鱼。”
↑返回顶部↑
丢了一把青菜叶子,配上昨儿的鱼汤,郑江停美滋滋的吃了一大碗,想着味道不错,又还有些鱼汤,他留了一团面醒着,等邹筠下工回来,也给她煮上一碗。
下了半月多的雨,今儿总算是露了些太阳出来,天气却也不见得有多暖和,已经十月,初冬的冷意早早就露了出来,今年冬天八成是逃不过几场大雪了。
郑江停想着可得在入冬前备些干柴炭火,灶房里的柴火已经不多了,院儿里囤的柴最多只能烧十天,虽说这些东西平日里瞧着不起眼,但却是日常刚需的物品。
城里住着许多事儿都比村野方便,可对于清贫人家来说,不方便的地儿也多了去了,就好像日日都得用上的柴,村里上山就能检到,最不差的就是灶里的东西,可城里的百姓要使柴火却得行老远自行去村野打,要么就是花钱去买柴夫担进城的。
柴火倒也不贵,十文钱能拿下三四捆,可是家里不宽裕,哪里能奢侈到买柴烧。
郑江停想着反正下午无事儿,等之后上工恐怕就没有多少闲暇的日子了,倒不如趁着今儿天气好去村子弄点柴火。
说干就干,他换了身爽利些的衣赏,用了根麻绳把柴刀撇在腰间,空着双手就出发了。
阳亩村是离缙城最为近的一个村子,半个时辰的脚程就能到,原身在进城以前就是阳亩村的村民,每年打柴都会回村子,倒是也不陌生。不光如此,郑父昔日走货时,阳亩村可是一处很大的采货点。
郑江停到村子时,已经未时四刻了,他不敢耽搁,径直去了记忆中的山头砍柴。
今年时节不好,雨水多,山头好些树都被冲死了,柴倒是很好打,不过许多村民也瞧出了今年似要大寒,上山砍柴的人也比往年多了不少。
郑江停方才砍齐一捆柴便有村民上山来了,原本是单一的砍柴声,多了个人后就变得嘈杂起来了,他远远瞧了人一眼,是个年轻汉子,刀挥的可利索,不过一刻钟就堆了一大捆柴。
村民似是察觉到了背后的目光,停了活计,扯开带的竹筒灌了口水,同他招呼:“兄弟城里来的吧……诶?郑江停?你可是郑江停?”
郑江停眉头一凝,还真不知道眼前看起来憨厚老实的男子是谁,只道:“是。”
汉子热情的跑过来:“我是大柴啊!还记得不?以前你还住村里的时候,咱们经常去河里摸鱼。”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