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7章(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哦,我今天是想问问你,你对《李白和杜甫》怎么看?”

  “这是郭沫若对杜甫的质疑,那时候很多人称杜甫为人民的诗人,郭沫若认为叫诗圣没有问题,但是冠以人民,那么他认为自己应该替人民问一问,质疑下杜甫有没有这个资格。”

  “我最近在写一点东西,涉及到了这个问题,你能再和我讲一讲吗?”

  刘长安当惯了老师的,相比较小姑娘意味不明的傲娇和游戏,他更愿意回答这些问题。

  “郭沫若的这部作品,主要是批评了萧涤非的《杜甫研究》,冯至《杜甫传》,傅庚生《杜甫诗论》,这三本书在当时视作杜甫研究的代表作,郭沫若写这本书是和这三位作者对话,他认为杜甫维护现存体制,主张规训,无论是对君对民,都是要在一个现存体制下面做事……”

  刘长安打了一会字,一边跑步一边捏了捏嗓子,换了个嗓音给她发起了语音,讲起了自己的一些看法,提醒她关于郭沫若在网络上搜索到的很多信息,注意去伪存真,考虑下那些和他相关的“故事”,出处在哪里,是什么人传出来的,而那些传播这些故事的“大师”,当时和郭是什么样的关系,以及当时和现在的时代背景。

  这就是一种做阅读理解题式的思考方式,很简单也很理所当然的思考方式,只是很多人只记住了“作者都不知道自己当时是怎么想的”,以此调侃,没完没了的嘲讽。

  刘长安和小姑娘家聊完天,她年纪终究小,向他请教的也多,其实只要是聊时事历史,正儿八经的谈天说地,刘长安看到了以后,回信息都不慢的,只是很多女孩子都有个毛病,聊着聊着,就会变得莫名其妙。

  例如突然问“你觉得是双马尾好看,还是垂髻好看”,“你觉得旗袍是胖一点的人穿着好看,还是高一点的人穿着好看”,“你觉得女孩子是成熟一点好,还是幼稚一点好”,“你为什么不回短信”,“你在干嘛?”,“你在哪里?”诸如此类毫无意义的问题。

  大家有事说事啊。

  刘长安跑回了河东以后,看到一辆殡仪馆的车辆驶过,一辆打过照面的玛莎拉蒂停在了刘长安身边。

  刘长安停住了脚步,侧头看着神色疲惫的仲卿,“节哀啊。”

  刘长安听白茴说了的,秦雅南还被竹君棠拉着去看了热闹,之所以肯定秦雅南是被拉去的,显然是因为只有竹君棠这种仙女,才会感兴趣的去看人家办白喜事。

  “死的挺好的,有什么哀的。”仲卿露出了刻意的笑容,尽管掩饰不了那份疲惫,但是却因此而显露出一种慵懒的妩媚。

  “那就好,那你开心点。”刘长安恍然大悟地说道,他并不信奉什么人死为大,该死的人死了,皆大欢喜啊,还是会拿出来调侃和逗乐,谁管他什么人死为大?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