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2 / 2)
有了这个心思,吃饭就吃不下了,我们很快就付账走人了,找人打听了一下三娘娘庙的所在地,陈大少很快就开车带我们去了。
三娘娘庙在本地郊区的一座无名小山上,当然,现在已经有人叫那边是三娘娘山了,地方不太好找,毕竟好地方早就被别的寺庙什么的占了。
足足两个小时之后我们才找到那边,此时天已经全黑,那三娘娘庙的所在地也是很偏僻的地方,连个路灯都没有,不过等我们上山的时候,依旧是看见有香众下来,足以看出这三娘娘庙香火之鼎盛。
山头很矮,完全没有川渝地区高大山系的风范,说是一个小山包都可以,不过三娘娘庙的规模还是不小的,光是一个主殿都有数百平方,主殿前面立着一个五六米高的人物雕像,是一个女人的雕像,看衣着像是个明清时代的女人。
主殿两侧设有厢房之类的建筑,此时庙里还有一些香众正在找庙祝一类的人解签算命之类的,陈宽父子有些好奇就过去听了,但我却是先闲逛了起来。
果不其然,我很快就发现了介绍三娘娘的石刻,就在主殿门口,我认真的看了起来。
石刻上记载,这三娘娘本名叫做吴三娘,乃是明朝万历年间的人士,当时是本地一书生的妻子,那书生进京赶考,一去数年,吴三娘就在家侍奉其老母,并且日夜盼那书生归来,每隔几天都要出山去看一看那书生是不是考上了进士,衣锦还乡。
当时山路遥远,经常进入的吴三娘还做了不少好事,比如带某个迷路的小孩回家,救下受伤的樵夫等等,成了远近闻名的贤妻与好人。
数年之后,书生的好友带来噩耗,说那书生在赶考的路上就已经病逝,还劝其趁着年轻改嫁云云,可这吴三娘却拒绝了,要给夫家守节,那书生的好友是不信的,所以每年会来看望一次。
那书生的好友以为这吴三娘绝对支持不下去,可没想到十多年过去了,吴三娘照旧如故,书生的好友感其气节,就写文章赞颂她,最后连知府那些高官都惊动了,特意的为她申请了贞节牌坊,以示表彰。
这吴三娘接下来的数十年里,奉养送终了书生的父母,抚育了子孙,还团结乡里,凡有造桥修路等等事情更是勇于争先,所以等她死后,村民就给她立了一个庙,塑了神像,称之为三娘娘,由其村民烧香供奉,为当地山神,护佑山民,流出至今。
读完石刻上的内容,我不禁哑然,这种由民间人物神话而来的故事怎么有种类似的感觉,仔细想想,好像沿海渔民信奉的妈祖娘娘也是如此的,只不过妈祖的时期更早,乃是宋朝人,而且信徒众多,达到了数亿人之多,连海外都有华人给其建庙。
妈祖如何,我不敢评判,一来是不熟悉,二来,供奉妈祖是沿海人民数百年的传统,也许真有其事也说不定,可这三娘娘的事迹,我却认为有些不可信了,总有一种牵强附会的感觉。
看完之后,我又观察起大殿来,这大殿的布置也有些怪异,非佛非道,不知道是什么风格,弄得金碧辉煌,反倒是有些暴发户的感觉。 ↑返回顶部↑
三娘娘庙在本地郊区的一座无名小山上,当然,现在已经有人叫那边是三娘娘山了,地方不太好找,毕竟好地方早就被别的寺庙什么的占了。
足足两个小时之后我们才找到那边,此时天已经全黑,那三娘娘庙的所在地也是很偏僻的地方,连个路灯都没有,不过等我们上山的时候,依旧是看见有香众下来,足以看出这三娘娘庙香火之鼎盛。
山头很矮,完全没有川渝地区高大山系的风范,说是一个小山包都可以,不过三娘娘庙的规模还是不小的,光是一个主殿都有数百平方,主殿前面立着一个五六米高的人物雕像,是一个女人的雕像,看衣着像是个明清时代的女人。
主殿两侧设有厢房之类的建筑,此时庙里还有一些香众正在找庙祝一类的人解签算命之类的,陈宽父子有些好奇就过去听了,但我却是先闲逛了起来。
果不其然,我很快就发现了介绍三娘娘的石刻,就在主殿门口,我认真的看了起来。
石刻上记载,这三娘娘本名叫做吴三娘,乃是明朝万历年间的人士,当时是本地一书生的妻子,那书生进京赶考,一去数年,吴三娘就在家侍奉其老母,并且日夜盼那书生归来,每隔几天都要出山去看一看那书生是不是考上了进士,衣锦还乡。
当时山路遥远,经常进入的吴三娘还做了不少好事,比如带某个迷路的小孩回家,救下受伤的樵夫等等,成了远近闻名的贤妻与好人。
数年之后,书生的好友带来噩耗,说那书生在赶考的路上就已经病逝,还劝其趁着年轻改嫁云云,可这吴三娘却拒绝了,要给夫家守节,那书生的好友是不信的,所以每年会来看望一次。
那书生的好友以为这吴三娘绝对支持不下去,可没想到十多年过去了,吴三娘照旧如故,书生的好友感其气节,就写文章赞颂她,最后连知府那些高官都惊动了,特意的为她申请了贞节牌坊,以示表彰。
这吴三娘接下来的数十年里,奉养送终了书生的父母,抚育了子孙,还团结乡里,凡有造桥修路等等事情更是勇于争先,所以等她死后,村民就给她立了一个庙,塑了神像,称之为三娘娘,由其村民烧香供奉,为当地山神,护佑山民,流出至今。
读完石刻上的内容,我不禁哑然,这种由民间人物神话而来的故事怎么有种类似的感觉,仔细想想,好像沿海渔民信奉的妈祖娘娘也是如此的,只不过妈祖的时期更早,乃是宋朝人,而且信徒众多,达到了数亿人之多,连海外都有华人给其建庙。
妈祖如何,我不敢评判,一来是不熟悉,二来,供奉妈祖是沿海人民数百年的传统,也许真有其事也说不定,可这三娘娘的事迹,我却认为有些不可信了,总有一种牵强附会的感觉。
看完之后,我又观察起大殿来,这大殿的布置也有些怪异,非佛非道,不知道是什么风格,弄得金碧辉煌,反倒是有些暴发户的感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