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清欢 第223节(1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沈子蕃谦逊致礼,由衷道:“多谢李公,向官家进言,道是‘一片韶光谁画得、定经引纬巧天工‘,吾等南迁的织匠,才能在这杭州城、西湖边,得赐一处避风挡雨之所,凭手艺继续吃上饱饭。”

  李唐目光倏地一暗,喜色被漫漫涌起的怆然吞没,叹口气道:“国事板荡,吾等草民,还留着一命,南渡至此,已是幸事。”

  沈子蕃也无意再继续故国往事的神伤话题,而是又让自己的老妻,展开另一幅织画。

  李唐看去,乃是三尺见方的工笔花鸟缂丝佳作。

  画上,池塘里红莲、白荷彼此呼应,堤岸边,围绕着太湖石,则生长着芙蓉、萱草、蒹葭等更为丰富多彩的植物。一对绿颈水鸭,引领几只稚态可鞠的乳鸭,游在水面上,白鹭与翠鸟,则或立于水边,或飞在空中,都是一派怡然自得之态。

  李唐面上的惊喜,更甚于方才看到那幅山水缂丝画时。

  他是丹青大家,但因博采众长的豁然心胸,平素对缂丝亦十分景仰,研究颇深。他知道,用缂丝织就禽鸟花卉,尤其是如此密集又多层重叠的小视角画作,比登天还难。

  “这……是沈公的……”

  沈子蕃忙摆手道:“并非老夫与内子所织,乃是我们最看中的徒儿,小朱娘子的心血之作。”

  李唐想起来:“可是那位闺名唤作克柔的女娃娃?”

  沈子蕃点头:“正是她。李公,趁着端阳节,吾家将这幅《莲塘乳鸭图》献与官家,但求内廷翰林院,能收克柔这样的女子入院,给她们待诏之职,莫只吸纳为绫锦院的内人宫婢。”

  李唐思量片刻道:“官家应能准奏。毕竟,从前在北都,将作监和翰林院里,都给女子授过官职或差遣。”

  ……

  沈氏夫妇出得皇宫,相携着,往西湖边走。

  湖畔,鼓声震天,人头攒动。乌泱泱聚拢来的杭城士庶万民,喝彩声都给了湖中的龙舟竞渡。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