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清欢 第204节(3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姚欢于是爽快道:“好,一言为定,杜郎君是现下就带货走、吾等去寻牙人前往门口办税,还是……”

  “不怕教二位笑话,今日只带了不到百贯入场,十几个铁锅一买,便剩不得几个钱,此际就钱货两讫吧,不看其他货品了。”

  杜京山说着,朝身后招呼一声,四个小伙计抬上来两只木箱。

  箱盖开处,满眼都是成串的铜钱,铜钱正面,有的刻着“皇佑通宝”有的刻着“熙宁元宝”

  辽国富铁,但缺铜,加之钱币铸造技术低下,因而立国以来,在澶渊之盟前,主要用唐、五代时的铜币,澶渊之盟、宋辽通商后,辽国则主要使用大宋流入本国的铜币。

  铜乃重要的战略物资,大宋在军事上始终提防辽国,禁止赤铜、卢甘石等出口,到了元丰年间,就连榷场的交易货币,也提倡用铁币,故而,杜姓辽商拿出来的铜币,还是熙宁前的年号。

  姚欢是头一回在辽宋榷场挣到营业额,登时难掩兴奋之情,忙吩咐几个力夫去清点钱串子。

  邵清却总觉得,这姓杜的商人,看似周延的行事中,有一种节奏稍显急促的古怪。

  他走上前,施然俯身,作了品评之色道:“唔,皇佑通宝的篆书,果然冠绝宋钱,和这熙宁元宝的楷书比,更有上朝风采。”

  邵清言罢,提起一串皇佑通宝,不动声色地垫着份量。

  很沉,的确应是铜的,而非假造的铁钱。

  邵清还在犹疑不定之际,忽听有人大喝一声“杜京山,你的铜钱让我看看”

  竟又挤进来个会说汉话的辽商。

  只是,这辽商十分年轻,唇上胡须未密,至多也就十五六岁年纪,那一句汉话,听来亦是大着舌头一般。

  他脱下帽子,露出一对好看的眼睛,瞳仁黑亮,英气勃勃。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