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主与圣僧二三事 第74节(4 / 7)
文承翰心知肚明,连忙差遣下人把名刺还了,一行人还是往南珠局去。
南珠局的场地上已经堆满了捞出来的大珠贝,南珠珠贝和北珠不一样,一个珠贝至多也就能产出一到两颗,换做以前野采捕捞的时候,可能百十来个个大小相当的珠贝里,也见不到几个圆整无瑕的大货。
如今换做人为将作“种”的小颗圆碎蚌壳放进去,也不知效果会不会有文承翰给李安然看的那几个那么好。
想到这里,站在边上看采珠女和珠民们开蚌取珍珠的李安然也跟着觉得自己的双手沁出汗来。
“有珍珠!正圆的!”
“这个也收获了!”
惊喜的声音此起彼伏,宣告着第一批被打开的珠贝里蕴含着的好消息。
连李安然悬着的心都放了下来。
最终三批珠贝,大约是第一次采用人工培育的方法,除去种植方法不当死了的一小批,再因为无法控制珍珠表面是否有瑕疵而筛选出来一批不能用的,相比之下正圆的南珠产量比起往年多了五倍。
可以用大丰收来形容了。
李安然笑着转头对文承翰道:“这倒是让我安下心来了。”她扭头看着那些捧着珍珠满脸喜悦的珠民,又道,“珍珠产量既然上去了,也是时候让南珠局的工匠们照着大秦、贵霜一带的制式改良一批珍珠饰品了。”
西域商道上的小国每年进贡的贡品之中,偶尔也会有成色相当不错的珍珠制品,佛教更是将珍珠当做宝物,可见这东西无论东西都是稀罕物件——有谁会不喜欢美好的东西呢?
仿造西域的制式,编织设计诸如项链、手钏、珍珠冠一类的东西,就算不是拿来做生意的,哪怕到时候用来赏赐外邦的使臣呢?
想到这里,李安然忍不住感叹:“想出这个法子的人,真应当厚赐才是。”
文承翰道:“臣明白,早已经厚赐过了,如今此人在南珠局做事,每年教珠民如何‘种’珍珠,也比早些时候风里来浪里去的采珠安稳的多。”
↑返回顶部↑
南珠局的场地上已经堆满了捞出来的大珠贝,南珠珠贝和北珠不一样,一个珠贝至多也就能产出一到两颗,换做以前野采捕捞的时候,可能百十来个个大小相当的珠贝里,也见不到几个圆整无瑕的大货。
如今换做人为将作“种”的小颗圆碎蚌壳放进去,也不知效果会不会有文承翰给李安然看的那几个那么好。
想到这里,站在边上看采珠女和珠民们开蚌取珍珠的李安然也跟着觉得自己的双手沁出汗来。
“有珍珠!正圆的!”
“这个也收获了!”
惊喜的声音此起彼伏,宣告着第一批被打开的珠贝里蕴含着的好消息。
连李安然悬着的心都放了下来。
最终三批珠贝,大约是第一次采用人工培育的方法,除去种植方法不当死了的一小批,再因为无法控制珍珠表面是否有瑕疵而筛选出来一批不能用的,相比之下正圆的南珠产量比起往年多了五倍。
可以用大丰收来形容了。
李安然笑着转头对文承翰道:“这倒是让我安下心来了。”她扭头看着那些捧着珍珠满脸喜悦的珠民,又道,“珍珠产量既然上去了,也是时候让南珠局的工匠们照着大秦、贵霜一带的制式改良一批珍珠饰品了。”
西域商道上的小国每年进贡的贡品之中,偶尔也会有成色相当不错的珍珠制品,佛教更是将珍珠当做宝物,可见这东西无论东西都是稀罕物件——有谁会不喜欢美好的东西呢?
仿造西域的制式,编织设计诸如项链、手钏、珍珠冠一类的东西,就算不是拿来做生意的,哪怕到时候用来赏赐外邦的使臣呢?
想到这里,李安然忍不住感叹:“想出这个法子的人,真应当厚赐才是。”
文承翰道:“臣明白,早已经厚赐过了,如今此人在南珠局做事,每年教珠民如何‘种’珍珠,也比早些时候风里来浪里去的采珠安稳的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