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主与圣僧二三事 第54节(6 / 7)
皇帝道:“这事容后再议。”
之后便不容章松寿反驳,将他请出了书房。
章松寿百思不得其解,照理来说,在他心里,李昌是个冷酷又精于算计的君主, 象雄送来国书,以觐见纳贡, 求取公主的名义送上国书,这本是一个大好的机会——要知道, 若是将公主嫁了过去, 那么大周名义上就是象雄的岳父,若是有机会生下孩子,那么这个孩子就是背靠着大周, 象雄下一任王储的有力竞争者。
皇帝怎么会用“象雄苦寒,不舍得女儿嫁过去”这种拙劣的理由拒绝呢?
章松寿带着疑惑走出了书房,李昌却低头摆弄起了手上的象雄国书,象雄新王赫也哲来求大周公主,自然是因为他刚刚收服各部,国内尚且不稳,急需和大周保持一个和平交往的关系,甚至不惜流露出想要当自己“女婿”的急切而谦卑的“恭敬”。
象雄和大周之间并不是直接接壤,在两个国家之间还跟夹心毕罗一样夹着个已经被李安然揍得没了脾气的吐谷浑。
吐谷浑被李安然揍得没了脾气,更是在盐铁一项上被大周卡得死死的,只能往西去骚扰尚未归附大周的西域小国,以及和他们一衣带水的象雄。
赫也哲刚刚统一象雄,国家内部尚且不稳,吐谷浑又频繁骚扰,自然会想到要接着大周的威势,暂且镇压住象雄内外的势力。
还有什么比求娶一个大周的公主,更能表达自己对于大周的亲近之意呢?
赫也哲确实是这样想的。
所以才有了象雄使团绕过吐谷浑,从西域进入大周,觐见李昌的事情。
然而李昌也不打算这么快就回复他们。
有些事情,纵使一拍即合,也得先晾着,把对方晾到口干舌燥、心慌意乱,才是最佳的出手时机。
多吉没有想到自己会这么快又一次踏足大周的土地,这一次他是跟着使团一起来到大周的,使团的使者们都被安置在了鸿胪寺,而他作为僧人,行动起来实际上比使团的官员们更有自由。
他当初从大周回到象雄之后,第一时间就向象雄新王赫也哲报告了自己在大周看到的一切,只是出于自己作为僧人的立场,他将辩法会真正的目的隐去,反而大肆跟赫也哲吹捧起了荣枯的学识和擅辩。
↑返回顶部↑
之后便不容章松寿反驳,将他请出了书房。
章松寿百思不得其解,照理来说,在他心里,李昌是个冷酷又精于算计的君主, 象雄送来国书,以觐见纳贡, 求取公主的名义送上国书,这本是一个大好的机会——要知道, 若是将公主嫁了过去, 那么大周名义上就是象雄的岳父,若是有机会生下孩子,那么这个孩子就是背靠着大周, 象雄下一任王储的有力竞争者。
皇帝怎么会用“象雄苦寒,不舍得女儿嫁过去”这种拙劣的理由拒绝呢?
章松寿带着疑惑走出了书房,李昌却低头摆弄起了手上的象雄国书,象雄新王赫也哲来求大周公主,自然是因为他刚刚收服各部,国内尚且不稳,急需和大周保持一个和平交往的关系,甚至不惜流露出想要当自己“女婿”的急切而谦卑的“恭敬”。
象雄和大周之间并不是直接接壤,在两个国家之间还跟夹心毕罗一样夹着个已经被李安然揍得没了脾气的吐谷浑。
吐谷浑被李安然揍得没了脾气,更是在盐铁一项上被大周卡得死死的,只能往西去骚扰尚未归附大周的西域小国,以及和他们一衣带水的象雄。
赫也哲刚刚统一象雄,国家内部尚且不稳,吐谷浑又频繁骚扰,自然会想到要接着大周的威势,暂且镇压住象雄内外的势力。
还有什么比求娶一个大周的公主,更能表达自己对于大周的亲近之意呢?
赫也哲确实是这样想的。
所以才有了象雄使团绕过吐谷浑,从西域进入大周,觐见李昌的事情。
然而李昌也不打算这么快就回复他们。
有些事情,纵使一拍即合,也得先晾着,把对方晾到口干舌燥、心慌意乱,才是最佳的出手时机。
多吉没有想到自己会这么快又一次踏足大周的土地,这一次他是跟着使团一起来到大周的,使团的使者们都被安置在了鸿胪寺,而他作为僧人,行动起来实际上比使团的官员们更有自由。
他当初从大周回到象雄之后,第一时间就向象雄新王赫也哲报告了自己在大周看到的一切,只是出于自己作为僧人的立场,他将辩法会真正的目的隐去,反而大肆跟赫也哲吹捧起了荣枯的学识和擅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