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1 / 2)
龙子轶向下看去,却只看见风雪中无数灯火闪动,折射在水晶罩子上,只觉得浮光掠影,空幻难言。不禁有些茫然了。
皇帝悠然说道:“京都中,百姓数以百万计,还都是有户籍名册的,外来人不算,是个鱼龙混杂的地方。你从高处望,只能看见灯火辉煌,却看不到灯光后面的阴影。你可知那阴影处有个名字叫什么?呵呵,它就叫做‘江湖’——你看不见的一个阴暗的世界—— 你可知‘江湖’一词的来历么?”
“微臣不知,请皇上赐教。”
“‘江湖’原来仅指长江与洞庭,后来泛指三江五湖。”皇帝说道,“所谓‘三江’,是指会稽毗陵的北江、丹阳芜湖的中江、以及会稽吴县的南江。所谓‘五湖’,指具区、桃滆、彭蠡、巴丘和洞庭。所以说,传统意义上的‘江湖’都在长江中下游,是落后的夷蛮。吴越之地,断发文身;荆楚之地,烟瘴毒蛊,节气终年恶劣,民风难以教化。所谓‘江湖’,卓然独立于‘庙堂’之外,庙堂就是朝廷,就是国家的机枢中心,就是宣明王典政教的所在,或者说:就是京畿!‘江湖’则是民间。民乱则天下乱,这个道理你懂么?”
龙子轶肃容道:“皇上圣论。”
皇帝摆摆手,接着说道:“这仅仅是地志上的划分,‘江湖’一词还有更深刻的涵义。江湖是民间的一股潜流暗涌,标立新异的思想为范本,确立独行的人物为楷模,三教九流,斑驳复杂,却自封为‘侠’。须知‘任侠’在韩非子的名著《五蠹》中,是危害最大的一种国家蛀虫。”
他略微顿了顿,见龙子轶全神贯注地细听,甚感满意,接着说道:
“在‘江湖’中,充斥了种种思想:儒、道、墨、法、杂、名、阴阳、纵横、农,囊括了民间的各种流派。”他表情凝重地说道,“‘江湖’之中藏龙卧虎,异能奇行之士,怪杰通才之人辈起:医卜星相,卖艺起解、奇门遁甲、豪杰奇侠、旁门左道、巧匠逸人、盗匪娼妓,光怪陆离、斑斓驳杂,游离于蒿莱与明堂之间,自成一种体系,与朝廷分庭抗礼,对国法阳奉阴违,闹市杀人、天街争雄、以武犯禁不说,或又在书院抨击王政庙堂,或在暗巷传播异端邪说。以任侠为名、以文字为铗惑乱民心。比之近日京都干尸奇案,更是朕的心腹大患!”
龙子轶终于有些明白了,却还不能太肯定,期期艾艾地说道:“皇上的意思是……”
皇帝点点头,道:“我召你万里迢迢从边疆赶回来,并不仅为了拱卫王畿一事。比起找到嗜血的凶犯,肃清民间的异端邪说更为重要!要中兴帝国,首要的是清理王畿重地,须知攘外必先安内!‘安内’之首要是使全民达成精神统一,整肃异端!才能上下一心,君民一体。你可明白么?”
龙子轶道:“今闻皇上开导,茅塞顿开,如天光照彻,混蒙初启……”
“好了,好了。”皇帝不耐烦地打断他,道:“该如何肃清江湖的乱流?你可知晓?”
龙子轶伸出细长血红的舌头在嘴唇上舔了舔,冷冰冰地道:“杀!”
“莽夫愚见!莽夫愚见!”皇帝叹道:“江湖之大,你又怎么能尽知深浅?难道要杀光所有江湖中人吗?你果然是阳气太盛,杀性深重啊。”
龙子轶慌忙站起,便要拜倒,皇帝又说道:“起来,起来,朕不是责怪你,朕就需要你这样的杀性,你这样的阳气。起来说话。龙帅啊,你难道不知一句兵家的老话:射人射马,擒贼擒王么?”
↑返回顶部↑
皇帝悠然说道:“京都中,百姓数以百万计,还都是有户籍名册的,外来人不算,是个鱼龙混杂的地方。你从高处望,只能看见灯火辉煌,却看不到灯光后面的阴影。你可知那阴影处有个名字叫什么?呵呵,它就叫做‘江湖’——你看不见的一个阴暗的世界—— 你可知‘江湖’一词的来历么?”
“微臣不知,请皇上赐教。”
“‘江湖’原来仅指长江与洞庭,后来泛指三江五湖。”皇帝说道,“所谓‘三江’,是指会稽毗陵的北江、丹阳芜湖的中江、以及会稽吴县的南江。所谓‘五湖’,指具区、桃滆、彭蠡、巴丘和洞庭。所以说,传统意义上的‘江湖’都在长江中下游,是落后的夷蛮。吴越之地,断发文身;荆楚之地,烟瘴毒蛊,节气终年恶劣,民风难以教化。所谓‘江湖’,卓然独立于‘庙堂’之外,庙堂就是朝廷,就是国家的机枢中心,就是宣明王典政教的所在,或者说:就是京畿!‘江湖’则是民间。民乱则天下乱,这个道理你懂么?”
龙子轶肃容道:“皇上圣论。”
皇帝摆摆手,接着说道:“这仅仅是地志上的划分,‘江湖’一词还有更深刻的涵义。江湖是民间的一股潜流暗涌,标立新异的思想为范本,确立独行的人物为楷模,三教九流,斑驳复杂,却自封为‘侠’。须知‘任侠’在韩非子的名著《五蠹》中,是危害最大的一种国家蛀虫。”
他略微顿了顿,见龙子轶全神贯注地细听,甚感满意,接着说道:
“在‘江湖’中,充斥了种种思想:儒、道、墨、法、杂、名、阴阳、纵横、农,囊括了民间的各种流派。”他表情凝重地说道,“‘江湖’之中藏龙卧虎,异能奇行之士,怪杰通才之人辈起:医卜星相,卖艺起解、奇门遁甲、豪杰奇侠、旁门左道、巧匠逸人、盗匪娼妓,光怪陆离、斑斓驳杂,游离于蒿莱与明堂之间,自成一种体系,与朝廷分庭抗礼,对国法阳奉阴违,闹市杀人、天街争雄、以武犯禁不说,或又在书院抨击王政庙堂,或在暗巷传播异端邪说。以任侠为名、以文字为铗惑乱民心。比之近日京都干尸奇案,更是朕的心腹大患!”
龙子轶终于有些明白了,却还不能太肯定,期期艾艾地说道:“皇上的意思是……”
皇帝点点头,道:“我召你万里迢迢从边疆赶回来,并不仅为了拱卫王畿一事。比起找到嗜血的凶犯,肃清民间的异端邪说更为重要!要中兴帝国,首要的是清理王畿重地,须知攘外必先安内!‘安内’之首要是使全民达成精神统一,整肃异端!才能上下一心,君民一体。你可明白么?”
龙子轶道:“今闻皇上开导,茅塞顿开,如天光照彻,混蒙初启……”
“好了,好了。”皇帝不耐烦地打断他,道:“该如何肃清江湖的乱流?你可知晓?”
龙子轶伸出细长血红的舌头在嘴唇上舔了舔,冷冰冰地道:“杀!”
“莽夫愚见!莽夫愚见!”皇帝叹道:“江湖之大,你又怎么能尽知深浅?难道要杀光所有江湖中人吗?你果然是阳气太盛,杀性深重啊。”
龙子轶慌忙站起,便要拜倒,皇帝又说道:“起来,起来,朕不是责怪你,朕就需要你这样的杀性,你这样的阳气。起来说话。龙帅啊,你难道不知一句兵家的老话:射人射马,擒贼擒王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