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宦为我点朱砂 第26节(6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抵达上京那日,仍是下起了雨,雨不大,细细密密地下一阵停一阵。但因为南方洪灾的消息,这不大的雨也成了忧愁。

  入宫时,扶欢就听说了,太后在慈宁宫将小佛堂重新开起,日日为那些流离失所的灾民诵经祈福,听说不日还要去往护国寺,捐上香油钱,为佛祖重塑金身。从很久很久之前,贵妃身染重病时,扶欢就已经不信神佛了。若神佛真有灵,为何无法听到她当时每时每分乞求的心愿,还是让她的母妃撒手人寰。

  后来才知晓,神佛之说只是世人求个心安。

  扶欢这时在想,日日吃斋念佛,捐钱塑金身,还不若将钱财换斗米,为灾民施粥。但后宫里,连太后也开始祈福,剩下的女眷又有哪个能比太后更高贵,自然是唯太后马首是瞻,个个也都吃斋念佛,祈福大宣了。

  扶欢的毓秀宫没有佛堂,宫中嫔妃若要拜佛,只能去英华殿。扶欢随着太后在慈宁宫里念过一天佛后,再去诵经祈祷便是去英华殿。可英华殿此时也不是清净的场所,几乎日日都有嫔妃驻足。

  扶欢本也不是诚心,隔个三两日,尽量挑选人少时去。但是她却将岁禄与首饰攒起来。

  作为公主,还未出阁,她几乎没有要花银子的地方,日常赏人都用银稞子,仔细整理出来,就有一大笔银子。扶欢将它们全部装到楠木盒中,一日在慕卿下朝后,托小太监去传口信。

  前朝后宫,只消仔细探查,几乎是没有秘密。慕卿作为赈灾抚使,不日就要下往江南,听闻还有一位中书省的大臣,作为副手,一并往江南去。

  其实这般安排思量起来并非合适,古往今来,宦官为正使,文人为副使之事少之又少。奈何如今慕卿势大,又是皇帝御笔亲批,没有人愿意做出头鸟劝皇帝收回成命。

  扶欢站在宫道上,那只楠木盒沉甸甸的,在手中抱久了手臂也觉得发酸。她没有假手于人,一直是自己抱着。后宫与前朝隔着永武门,是后宫与前朝的屏障。下过雨的宫道上湿漉漉的,石板缝隙之间还生着看不见的青苔,肉眼不可辨别,但一踩上去就能发觉脚底湿滑。

  扶欢站累了,太阳升起来,光热越来越强,晴晚打的油纸伞几乎要被阳光穿透。那光热似乎已经将地上的水汽蒸腾成热气,扶欢拭了拭鬓角,已经有了点点汗意。

  慕卿走过沉沉的红墙,那红墙连着金黄的琉璃瓦顶和一片蔚蓝的天际,他抬脚走出永武们,就在那长长的宫道里见到了扶欢。她穿一件杏色的归雁大袖襦裙,袖摆落到手肘,露出一段白致的秀腕,如雪似玉。但是她的臂帛却是跳跃的绿,一瞬就跃到他眼里。

  扶欢瞧见了他,手臂抬起来,似乎是想同他招手,但是才抬起来便发觉到了手上还抱着重物,便又无奈地放下,冲他笑笑。慕卿不自觉地,也同她一道笑了。

  他整了衣冠,走至她面前,一丝不苟地行礼。

  扶欢忙叫起:“厂臣不必多礼,我来找厂臣,是有一事想请厂臣帮忙。”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