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政王令朕宠罢不能[穿书] 第91节(4 / 7)
顾悯应该是一回到南疆便开始找绣娘绣这幅《千里江山图》,就是为了能在他二十岁生辰这日,将这幅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才绣成功的《千里江山图》作为生辰礼送给他。
两人分别将近两年,这一年多的时间里,他们没有见过面,更无书信往来,但是他们心意相通。
纸上相思说不尽,一切尽在不言中,现在儿女情长毫无用处,只要他们能心向一处,将拦在他们中间的所有障碍一一扫清,何愁将来没有再见之时?
沈映举起酒杯将杯中的酒一饮而尽,顾悯千里迢迢给他送来这幅《千里江山图》,他也不能辜负顾悯的这番心意才是,大应的大好河山,也该是时候好好收拾收拾了。
台下百官争相看画,谁也没注意,台上的君王嘴角边,若隐若现地浮现出一丝诡异神秘的微笑。
—
自从立了太子后,百官们终于不再拿国本的事来烦皇帝,皇帝越发沉迷修炼之道,整日里和那些道士们在后宫炼丹修行,不理世事,荒废朝政。
百官们虽有心上谏劝皇帝,可皇帝不上朝,他们连皇帝的面都见不到,就算有满腔的抱怨,也没有倾诉的对象。
不过虽然皇帝昏庸,但幸好朝廷里还有不少能干的大臣,皇帝把政务都扔给了内阁、司礼监来处理,两个部门各司其职,相辅相成又相互制约,倒也没有耽误国家大事的处理。
时间如白驹过隙,一晃就又到了年底。
冬至这日该是皇帝领着百官祭天的日子,可没想到冬至那日一大清早,永乐宫的小太监进寝殿准备叫皇帝起床,却没想到发现皇帝躺在床上怎么叫也叫不醒,宫人们吓得忙去太医院传御医过来,经过御医诊断,原来是皇帝服用了过度的丹药,中了朱砂之毒。
皇帝昏迷不醒,冬至祭天也只能被迫中断,朝中顿时人心惶惶,文武百官们都在心里揣测皇帝能不能挺过这关。
虽说太子已立,但太子尚不足六岁,哪里懂得怎么治国,若是皇帝眼睛一闭,太子登基,势必得有人来在太子亲政之前帮忙处理朝政。
一般幼帝登基,皇帝在临终前都会指定信任的大臣托孤,可皇帝都昏迷了三日,对身后事毫无交代,这让百官怎么能不悬心,有人甚至都在私下商量着要不要把刘太后从后宫请出来主持大局。
好在到了第四日,皇帝终于醒了,但人虽保住了命,却被伤了根本,卧床休养了一个月才能下地行走。
↑返回顶部↑
两人分别将近两年,这一年多的时间里,他们没有见过面,更无书信往来,但是他们心意相通。
纸上相思说不尽,一切尽在不言中,现在儿女情长毫无用处,只要他们能心向一处,将拦在他们中间的所有障碍一一扫清,何愁将来没有再见之时?
沈映举起酒杯将杯中的酒一饮而尽,顾悯千里迢迢给他送来这幅《千里江山图》,他也不能辜负顾悯的这番心意才是,大应的大好河山,也该是时候好好收拾收拾了。
台下百官争相看画,谁也没注意,台上的君王嘴角边,若隐若现地浮现出一丝诡异神秘的微笑。
—
自从立了太子后,百官们终于不再拿国本的事来烦皇帝,皇帝越发沉迷修炼之道,整日里和那些道士们在后宫炼丹修行,不理世事,荒废朝政。
百官们虽有心上谏劝皇帝,可皇帝不上朝,他们连皇帝的面都见不到,就算有满腔的抱怨,也没有倾诉的对象。
不过虽然皇帝昏庸,但幸好朝廷里还有不少能干的大臣,皇帝把政务都扔给了内阁、司礼监来处理,两个部门各司其职,相辅相成又相互制约,倒也没有耽误国家大事的处理。
时间如白驹过隙,一晃就又到了年底。
冬至这日该是皇帝领着百官祭天的日子,可没想到冬至那日一大清早,永乐宫的小太监进寝殿准备叫皇帝起床,却没想到发现皇帝躺在床上怎么叫也叫不醒,宫人们吓得忙去太医院传御医过来,经过御医诊断,原来是皇帝服用了过度的丹药,中了朱砂之毒。
皇帝昏迷不醒,冬至祭天也只能被迫中断,朝中顿时人心惶惶,文武百官们都在心里揣测皇帝能不能挺过这关。
虽说太子已立,但太子尚不足六岁,哪里懂得怎么治国,若是皇帝眼睛一闭,太子登基,势必得有人来在太子亲政之前帮忙处理朝政。
一般幼帝登基,皇帝在临终前都会指定信任的大臣托孤,可皇帝都昏迷了三日,对身后事毫无交代,这让百官怎么能不悬心,有人甚至都在私下商量着要不要把刘太后从后宫请出来主持大局。
好在到了第四日,皇帝终于醒了,但人虽保住了命,却被伤了根本,卧床休养了一个月才能下地行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