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年代结婚日记 第69节(3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我会写自己的名字,我妈妈说我叫韩琪,韩是韩尚的韩,琪是王字旁加一个其他的琪。”妙妙说起这个来头头是道,给人的感觉就是这个小姑娘还挺聪明的。

  老者现在就是这种感觉,出了两个题都没难住人家,再不让人来上学有些说不过去。

  “行吧,让你爸跟着一起明天过来报道,把书本费交一下。”老者难得露出笑意,摸了摸她的脑袋去了教室。

  其他小朋友刚开始不敢靠近,看老师走了才纷纷跑过来问妙妙跟老师说了啥。

  “老师让我明天来上学。”妙妙喜笑颜开道。

  苏榆并不知道这事,她对妙妙的教育理念并没有太过严苛,本身自己的智商就是普通水平,孩子将来如何还要看她自己的选择,总不能人家喜欢当厨子,你非要人家当科学家吧,这太强人所难。

  妙妙长大想当什么?苏榆曾经问过她,小姑娘说想跟妈妈一样当总工。

  嗯,很有理想,苏榆摸着下巴点头。

  金秋九月,厂区的树叶都黄了,北方的天变的特别快,说秋天秋天就来了,让人记不起第一片发黄的树叶是何时开始变化的。

  苏榆换上了长袖长裤,头发一直保持着披肩的长度,刚好能扎个马尾又不是特别长,冬天的时候散下来很暖和。

  这个年代的人好似都喜欢扎麻花辫,苏榆觉得麻烦从来不扎,赵秀娟以前是每年都要烫头发,后来太忙没时间打理,干脆剪了个齐耳短发,方便又省事,小林早几年是双麻花辫,现在改成了单个麻花辫,厂里的女工大多是这三种发型,女同志们的审美体现在衣服和发型上,特别的单一。

  晚上是谁回来的早谁做做饭,如果食堂有肉菜,苏榆也会打一份给孩子加加餐。

  妙妙喜欢吃鸡翅,一年到头杀鸡的次数屈指可数,因此鸡翅也特别少,食堂一有鸡肉,苏榆就会拿着饭盒去打一份,跟打菜的师傅说挑俩鸡翅,其他的肉少要点都行。

  今晚刚好有鸡肉,苏榆上班的时候就听人说了,因此一下班就直接拿着饭盒去了,到家时韩尚正准备煮饭。

  “少放点米,熬点米汤吧,我刚刚打了份鸡肉,再加点土豆炖炖,汤汁里下面条吃。”这年头即便手里有肉票买肉也不容易,肉联厂的猪肉永远不够卖,就像供销社里的小风扇永远缺货一样。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